作者:张鹏等 来源:《大气科学进展》 发布时间:2021/5/7 11:03:13
选择字号:
织就“天网” 洞彻风云

 

风云气象卫星。绿色:退役的卫星;白色:在轨卫星;黄色:待发射卫星。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作为天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自1988年风云一号A星首次成功发射以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开放的数据政策和稳定的数据质量,为地球科学的可持续性研究作出了贡献。”在近日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中,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表示。

全球气象卫星构成的“天网”反复“扫描”地球,提供重要的研究数据,并生成实时、可救命的天气信息。自1970年以来,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风云卫星主要关注大气,但它们能够观测地球-大气系统内的复杂变量。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17颗风云卫星,其中7颗在轨运行。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每天生成对地观测产品90多个,日数据量超过10TB。从1988年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至今,卫星数据中心连续存储对地观测数据。30多年来,数据库中已有超过12PB的卫星归档数据。

“我们已经为实时用户、科研人员和公众用户开发了若干种访问风云卫星数据的方法。”张鹏表示,“所有风云卫星数据产品都向全球用户开放,并可免费下载。”

据悉,“十四五”时期,中国预计将发射7颗风云卫星。今年,“风云”家族将再添两星,分别是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两颗卫星。届时,我国将共发射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8颗在轨运行。

在最新的数据论文中,张鹏与合作者展示了风云气象卫星的数据产品被用于观测野火、闪电、植被指数、气溶胶产品、土壤湿度和降水估算等不同方向。所有这些指标都经过了现场观测的验证,并与其他知名卫星产品进行了交叉引用。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中国的天气预报机构已将大量风云卫星资料纳入许多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象卫星和数值模型的结合改变了科学家了解地球的方式。随着数值天气预报和地球系统模型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将在未来的地球科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风云卫星被列入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业务气象卫星序列。它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700多名广播用户提供数据和产品。”张鹏说,“我们一直与来自ECMWF、英国气象局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合作,以改进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预报员使用风云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

相关文章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1-0425-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