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首次发现了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在病毒“宿主—蚊”传播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NS1蛋白促进病毒感染蚊虫的分子机制,回答了“登革病毒如何从宿主传播到蚊虫”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微生物学》。
蚊媒传染病是通过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及动物宿主的一类疾病。蚊媒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机制研究备受关注。自然界中,蚊媒病毒在“人/动物宿主—蚊”之间传播循环,蚊虫通过吸血过程从感染宿主的血液中吸取病毒并受感染;再次叮咬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病毒在“宿主—蚊”生命周期的循环是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重要难题。之前研究发现,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可从感染细胞中大量分泌,并存在于患者的血清中。蚊虫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患者后,能够将NS1蛋白与病毒同时吸入蚊虫体内。
该课题组利用体外系统及动物感染模型,率先发现NS1蛋白随病毒一起吸入蚊子体内后,通过抑制蚊子肠道免疫系统,促进病毒尽快跨越蚊子的中肠屏障,完成对蚊体的感染。将优化改造后的NS1蛋白作为抗原免疫AG6小鼠模型后,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出血及死亡率。
该双效疫苗策略可在阻抑人体出现登革热的同时,阻断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在自然界的传播,是一个全新的疫苗设计思路。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为研发新型双效疫苗提供了新策略,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手段。(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