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福仁等 来源:AJHG 发布时间:2012-11-6 10:21:17
选择字号:
麻风病和炎症性肠病共有易感基因
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福仁率领的课题组,近期发现麻风病与炎症性肠病(IBD)共有两个新的麻风易感基因:IL18RAP/IL18R1和IL12B,并证明两个基因在这两种疾病中的风险效应相反。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期刊》上。
据介绍,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选择性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而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胃肠功能失调性疾病。
“两种病看似毫无关联,但研究显示两者间存在共同的遗传背景。”张福仁介绍说,在以往发现的8个麻风易感区域中,有5个也是炎症性肠病的易感位点。课题组由此推测,麻风和炎症性肠病可能还有更多的共有易感基因。课题组在来自中国人群的4个独立麻风样本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IL18RAP/IL18R1和IL12B也是麻风的易感基因。
张福仁说,在麻风易感者中,这两个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导致机体某些方面的免疫缺陷,从而增加麻风的患病风险;而在炎症性肠病中,两个基因可导致机体某些方面的免疫亢进,从而增加炎症性肠病的患病风险。
“这两个基因在麻风和炎症性肠病中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反。一个人如果得了炎症性肠病,就绝不会得麻风;如果得了麻风,就绝不会再患炎症性肠病。”张福仁解释说,这种情况表明由于自然选择,机体免疫应答的增强使得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减少,而发生炎症性疾病的风险则会增加。
据了解,该研究有助于揭示麻风和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及深入了解炎症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同时随着更多易感基因的发现,麻风病的一级预防将成为可能。(来源:中国科学报 潘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