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期刊:《自然》 发布时间:2009-4-30 14:00:38
4月23日《自然》杂志精选
 

 
登革热病毒的感染能力
 
登革热在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及南美洲很多国家是流行病,在其他地方是一个新出现的威胁。它是由四种登革热病毒(DENV-1、2、3和4)中的其中一种引起的,由斑蚊传播;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特效疗法。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很可能需要大量宿主因子才能传播,因此关于这些因子的知识可能会导致潜在药物作用目标及新的媒介控制策略的发现。现在,通过对被DENV-2感染的果蝇细胞采用一种高通量RNAi筛选方法(果蝇与病毒媒介物种相关,较易用基因组学研究工具来操控),研究人员发现了超过100种登革热病毒宿主因子候选对象,它们当中很多在人类细胞中也充当宿主因子。
 
Notch信号通道研究
 
Notch通道是大多数多细胞生物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细胞信号作用体系,是胚胎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在成年个体的很多组织中仍然活跃。现在,一种采用一个转基因果蝇库进行的整个基因组范围的分析方法,被用来研究人们最了解的果蝇发育中的一个形态形成事件——对外传感器官的形成。由于这个转基因果蝇库对果蝇基因组中几乎每个基因都表达“RAN干涉”(RNAi)构造,利用RNAi筛选方法,被认为参与Notch相互作用的基因就可以用一种具有组织特异性的方式使其失去活性。这样所获得的数据,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将一些假设存在的功能分配给果蝇基因中大约20%的蛋白编码基因,并且发现了参与非对称细胞分裂的6个新基因及调控Notch信号通道的23个新基因。
 
小行星是怎样变红的
 
小行星看起来要比由其形成的陨石“红得多”。对此现象,已为人们接受的解释是小行星表面的“空间风化”,尽管其中所涉及的实际过程及时间尺度一直存在争议。对两个年轻小行星家族的光谱特征所作新的测量显示,不管空间风化是什么,它一定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Datura家族和Lucascavin家族的小行星,是在它们诞生后100万年内、在一次灾难性碰撞中获得它们最终的红色中的大部分的。快速的时间尺度倾向于支持太阳风注入作为空间风化的主要机制这样一个解释,并且说明小行星之间的颜色差异与其说是年龄的一个函数,倒不如说是它们表面组成的一个函数。
 
“里德伯分子”的光谱表征
 
在一个里德伯原子中,至少一个电子被激发到一个具有非常高的主量子数的轨道中,该轨道将这个原子的电子壳层延伸到远远超过原子核的地方。基于由恩里科·费米1934年提出的思想,最近的一项理论工作预测,这样一个电子从处于基态的第二个原子的散射可能会产生有吸引力的相互作用。这样将会产生具有核间分离的、可达几千个波尔半径的巨型分子。本期《自然》报告了这种超长距离“里德伯分子”的光谱表征。这种分子(超冷铷二聚体)的光谱与模型预测非常相符。这一成果使得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其他奇异分子(如所谓的“三叶虫”分子)的前景令人期待。
 
中国的陆地碳收支平衡
 
关于中国陆地碳收支平衡的一项综合评估研究结果的发表,填补了碳平衡数据地理分布中的一大空白,并且还可帮助进一步减小北半球碳平衡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利用三个不同指标来监测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碳平衡及其驱动机制,这3个指标分别是:从卫星绿度测量结果外推的生物质和土壤碳存量、生态系统模型以及大气逆温。这三种方法对于净碳汇的估计结果相似,其数值在每年0.19至0.26皮克之间。相比之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每年1到4皮克碳的速度在吸收碳,这种作用抵消了化石燃料排放量的10%~60%。中国东北对大气层来说是CO2的一个净排放源,原因是森林的过度采伐和退化。相比之下,中国南方占碳汇的65%以上,原因包括区域气候变化、植树活动和灌木恢复等。
 
竞争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生态学上长期未得到回答的问题之一是:既然物种之间彼此竞争资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物种存在?生物多样性理论主要假设物种彼此之间随机发生相互作用,或者说这些理论忽略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所有物种都可随便参与的,而是高度结构性的,甚至嵌套式的。Bastolla等人对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互利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互利相互作用的“嵌套性”可减小竞争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嵌套的网络似乎出现在很多生物和社会环境中,说明该研究的结果对于从生物学到银行业的很多不同领域都是适用的。
 
囊状纤维瘤患者的肺病严重程度
 
囊状纤维瘤患者的肺病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研究发现其严重程度有相当大的遗传性,与引起原发病的CTFR(囊状纤维瘤跨膜调控因子)突变的基因型无关。对超过300名囊状纤维瘤患者所作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嗜中性转录共调因子IFRD1是肺病的一个遗传修饰因子,通过嗜中性效应物上的一个效应发挥作用。这一发现表明,IFRD1是囊状纤维瘤的一个可能的药物作用目标,有潜在临床意义,因为肺病是囊状纤维瘤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来源:科学时报)
 
(田天/编译,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