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张玉忠等 期刊:JBC 发布时间:2009-2-4 14:35:18
首次从纳米尺度观察单细胞红藻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从纳米尺度上,直接观察到了单细胞红藻——紫球藻天然状态下藻胆体的三维形貌及其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格式,这对于阐明光合作用的机制、进化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玉忠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曾先后访问过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俄亥俄州立大学、UCLA、夏威夷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微生物学与海洋微生物技术,深、远海微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重要的生命过程与环境响应。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藻胆体的结构,但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样品的二维结构。张玉忠教授课题组刘鲁宁等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从纳米尺度上,直接观察到了单细胞红藻——紫球藻天然状态下藻胆体的三维形貌(64×42×28nm)(长×宽×高)及其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格式。研究发现紫球藻藻胆体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格式具有多样性,更有意义的是,各种不同排列格式中,藻胆体在类囊体膜上的排列都是非常拥挤的。此外,张玉忠教授与荷兰莱顿大学Thijs J. Aartsma教授等合作,利用单分子光谱技术,发现强光下紫球藻通过藻胆体内部能量传递解偶联,来实现过多光能的耗散,避免过多光能对光系统II的伤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红藻中新的过多能量耗散机制模型。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PLOS ONE(2008,3(9):e3134)上。
 
藻胆体是蓝藻(蓝细菌)和红藻光合作用的主要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由藻胆蛋白和连接蛋白组成,分布于类囊体膜的表面,负责光能的吸收,并主要传递给光系统II,实现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变。藻胆蛋白和藻胆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阐明光合作用的机制、进化及其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来源:生物通)
 
(《生物化学杂志》(JBC),Vol. 283, Issue 50, 34946-34953,Lu-Ning Liu,Yu-Zhong Zhang)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