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许洁虹等 期刊:《社会心理学杂志》 发布时间:2009-2-19 13:43:18
概率信息的接收和传达不一致
 
开颅手术之前,病人就手术的成功率询问了医生。医生说:“这个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病人心里就纳闷了,这“很大”到底是多大?一再追问下,医生终于说,“手术有90%的成功率。”哦,90%确实是很大。
 
隔天,朋友来探病,同样问起手术的成功率,病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朋友的反应跟病人前一天的反应一样,直到听到“90%”这个数字出现时,才顿觉答案明了。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Wallsten教授调查发现,35%的美国被调查者都有这个毛病:在接收不确定信息时,希望得到数字概率(如90%)的表达方式,却在传达同一信息时,自己喜欢用文字概率词(verbal terms)的表达方式。这种接收与表达偏好不一的情况被Erve和Cohen命名为“沟通模式偏爱悖论”(Communication Model Preference Paradox, CMP paradox)。最近,许洁虹、叶先宝和李纾的调查研究发现,CMP悖论在中国被调查者中的比例高达58.7%。换句话说,与美国人相比,更多的中国人喜欢听到用数字概率明确表示的有关可能性的信息,同时却倾向于用比较模糊的文字概率方式来传达这些信息。
 
这一跨文化差异的发现,提醒学界重新审视Wright和Phillips早先用纸笔测验方式所得到的关于“中国人倾向于非概率思维(non-probabilistic thinking)”的研究结论。正如无法对各种颜色进行命名并不意味着无法区分各种颜色。同样,Wright和Phillips等人的纸笔测验虽然指出,在面对不确定性事情时,中国人比英国人更经常使用“非是既否”的方式来作答,缺乏不同程度的可能性表达;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非概率”性的。许洁虹、叶先宝和李纾的研究就暗示,中国人可能在表达的时候偏向于模糊性的、区分度较低的概率方式,却在接收的时候偏向于精确性的、区分度较高的概率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学术论文见Xu, J-H., Ye, X.-B, & Li, S. (2009). Communication mode preference paradox among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9(1), 125- 129.)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