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Gary Small 期刊:《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 发布时间:2009-1-20 16:40:55
研究称科技改变大脑构造
 
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吗?对此,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神经学家盖瑞·斯默尔(Gary Small)的最新研究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据斯默尔的新书《iBrain: 躲过技术对大脑的变革》(iBRAIN: Surviving the Technological Alteration of the Modern Mind)介绍,我们收集信息乃至与人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开创了一个快速进化的新纪元,而这个新纪元最终将改变我们现在所认知的人类大脑。
 
“也许是在不久之前,人类第一次发现,原来学会如何使用一种工具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人类大脑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在书中写到,“随着大脑的进化,加之其关注点向新兴科技的转移,它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基本的社交技巧了。”
 
技术对我们大脑构造产生影响,应当在预料之中。大脑的可塑性,即对各种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音乐大师大脑中负责手指移动的区域内含有较多的灰质,而运动员大脑中控制手眼协调部分的面积则较大。这是因为你花在某项活动上的时间越多,负责执行这个任务的神经通路就会变得更加强健,故处理大量数字信息的人群拥有更多过滤此类信息的神经元的说法也就讲得通了。不过,这和大脑的进化还不是一回事。
 
为了了解因特网是如何重塑大脑,斯默尔和他的同事们对 24 位成年人分别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是每人都进行模拟的网络搜索,而另一组则是阅读一页纸长的文章,与此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监控。在进行网络搜索的过程中,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的人们,其大脑中负责决策制定和复杂推理部分的信号传递量是那些接触电脑较为有限的人们的两倍。
 
即将在《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英特网的使用提高了能被激活的脑容量大小,且相比在线阅读,纸质文字能够激活的大脑区域则相对较小。这个研究也证实了之前的一些调查,那就是我们中间的技术精通者在工作上都拥有较好的记忆力(这意味着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够储存和检索的信息单位较大),且更适合进行感性学习(即面对不断变化的信息,能够调整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另外还拥有更好的摩托车技巧。
 
斯默尔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在下一代身上会更加明显,因为和老一代相比,年轻人接触的技术更多,且开始接触的时间也较早,这种现象被其称为“脑沟”(Brain Gap)。一方面,他称那些靠电子邮件和短信息来了解世界的人们为“数字人”(digital natives),这类人凭借自身优越的认知能力,果断做出决定,且将各种感知来源玩弄于股掌。
 
而另一方面,那些见证了现代技术的到来,但却传统思维根深蒂固的“数字移民”们则更适应真实的面部表情,而非浏览虚拟的网络世界。“典型的数字移民的大脑是采取完全不同的社交和学习方式,一步一步接受,一次强调一个任务的学习,且学习更讲方法和系统性,执行任务更加精确。” 斯默尔说。
 
然而,物竞天择,哪个技能最终占上风仍还不得而知。对于新手而言,没有理由认为这两种行为模式是相互独立的。事实上,根据 Helmut Kaiser咨询公司 2005 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高科技上投入时间最多的年轻人,和亲友的面对面交流也是最多。正如斯默尔指出的,“数字人”和“数字移民”都能够主宰自身的神经回路 —— 在汲取现代技术带来的认知利益的同时,也能够保存传统的社交技能 —— 简单的说,就是为两者都腾出时间。
 
与此同时,现代技术及其衍生技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发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未来的电脑游戏、在线社团等是否或多或少都会需要那些我们花了数个世纪才形成的传统社交技能和学习技巧。“太多的人在写这个,好像孩子和成人在两个世界里一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语言学教授朱有庆(James Gee)说道。然而,未来的大脑将会是什么样,仍然是个未知数。(来源:新闻周刊中文网 英特蓝迪)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