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Sanjiv Gambhir 期刊:《纳米快报》 发布时间:2008-10-28 12:43:18
追踪碳纳米管在活体内传输路径
 
碳纳米管在向肿瘤递送成像和治疗性药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但它在标靶肿瘤方面还需要更好地量化。美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显微镜,能够测量来自活小鼠的拉曼分光镜信号。利用这种非入侵性工具,科学家能够追踪碳纳米管在小鼠体内的传输路径。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之前,科学家曾利用正电子发射X线断层摄影术(PET)来追踪放射性标记的纳米管在体内的传输,但这种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扫描设备。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纳米技术中心(CCNE-TR)的Sanjiv Gambhir和同事利用新近研发的新型拉曼显微镜,追踪了2组不同的碳纳米管在活小鼠体内的传输。其中一组纳米管携带着肿瘤标靶缩氨酸RGD,另一组无任何附加功能。
 
结果,研究人员追踪到了两种碳纳米管的运输差别。虽然两组纳米管在肿瘤中的积聚都显示了最初的峰值,但肿瘤中的非靶向纳米管的浓度在注射后20分钟就开始下降。与此相反,靶向纳米管的浓度在注射后至少72小时仍然保持较高值。靶向纳米管的动物实验显示,肿瘤在注射后2小时即容易被观察到,并能持续至少72小时。这些结果与利用放射性标记的纳米管和PET成像技术获得的结果相一致。(科学网 梅进/编译)
 
(《纳米快报》(Nano Letters),8 (9),2800–2805,C. Zavaleta,S. S. Gambhir)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