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1 13:15:13
选择字号:
2025深港院士专家(河套)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2月19日,由深圳海外联谊会与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共同主办、由深圳市福田区海外联谊会联合主办的“圳·智荟”计划——2025深港院士专家(河套)座谈会在深圳河套科创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陈清泉、周玉、陈湘生等院士专家,以及近30位各级政协代表、粤港机构代表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袁仕联供图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接壤、合作开发的独特优势和价值。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构建以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中试基地为基础的创新平台,为各类人才在河套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聚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数据跨境、制度创新等领域,就河套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积极建言献策,旨在形成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咨询建议,提交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突破。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协主席蒋宇扬表示,本次座谈会是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举措,形成的建议将通过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形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给有关部门。他希望在座的各位院士专家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结合河套合作区的整体发展规划,提出更多意见和建议,为深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郭仁忠指出,要素的顺畅流通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已经联通,文化同根同源,语言相通,情感也紧密相连。但是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车辆跨境通行仍不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套合作区发展的进程。他认为,应率先突破这些限制,实现相关人员的自由流动,为区域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数据流通的制度创新,为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指出,河套合作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其贡献也应是独一无二的。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明确目标定位;二是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三是应充分利用深港两地的互补优势,将香港的技术创新氛围与深圳的强大产业化能力深度融合,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在河套合作区创新创业,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自身价值,甚至取得商业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周玉认为,深圳应充分利用现有高校资源,如哈工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推动科研成果在河套合作区落地生根。他指出,河套合作区的定位是科技创新中心,法律、金融和物流等都应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因此,创新文化的培育至关重要,需要从长期角度进行规划和建设。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创新文化,这种文化鼓励“敢为人先”和“敢闯敢试”,吸引了全球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认为,河套合作区可以打造成为一个类似当年深圳改革开放“深水区”的新飞地,专注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成为未来30至50年的改革创新高地。他建议在河套合作区实现科技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自由进出、设备共享,以及实现河套合作区和香港超级计算机的联网,形成一种新的创新范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