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告别科研难题,MatChat AI智能体帮你“开挂” |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各种语言大模型层出不穷。它们的对答如流与奇思妙想,带给用户新奇的体验,也让不少人选择在闲暇时选择“与人工智能聊聊天”。
只不过,它们“闲聊”尚可,一旦涉及专业问题,特别是深奥的科学问题,它们的回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蛇年伊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以下简称物理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赣江创新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发MatChat AI Agent大模型,让“人工智能+”率先走进材料学专业领域。
物理所研究员刘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MatChat AI Agent的出世,意味着自然科学的垂类模型时代到来。”
MatChat AI网页 受访者供图
?
科学背景?雄厚!
学习能力强是语言类人工智能大模型最强有力的优势,这让它们在学习海量科学知识时毫不费力。那么,如果只“喂”给人工智能大模型某一学科的知识,能否将其培养为这一学科的知识大家呢?
2023年,来自物理所的孟胜、刘淼团队就开始尝试材料学科人工智能大模型——MatChat的研发。他们从3万余条无机材料的合成数据出发,训练了MatChat初代模型,它可用于预测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案。团队将该模型进行开源,并与网络中心合作,开发了在线网站,使其成为了“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的经典示范。据刘淼介绍,MatChat初代模型的论文曾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B期刊,是该期刊最受欢迎的论文之一。
2024年初,团队发布了基于深度学习图结构的通用预训练力场(graph-based pre-trained transformer force field ,简称GPTFF)。它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和transformer 算法的注意力机制,具备出色的精度和泛化能力,而且还可精确预测原子间相互作用,适用于几乎任意无机化合物的近平衡态,能用于大体系及复杂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不仅如此,它还支持开箱即用,用户可跳过模型训练步骤,直接开展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相变模拟、物质输运等科学问题。
2025年伊始,MatChat再次进化,MatChat AI Agent诞生,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材料学科专家的愿望更近了。刘淼解释说:“MatChat AI Agent在原理上结合了大语言模型和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知识库,用户可以通过自然对话的形式获取科学研究中的专业知识。”
幻觉?消除!
与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对话时,它有时会编造看起来合理或可信的信息但实际并不存在的信息,被称为幻觉,简而言之就是人工智能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日常对话时,偶尔出现的幻觉无伤大雅,但涉及严谨的科学领域时,这样的幻觉可能是致命的。
为了消除人工智能幻觉隐患,研究人员训练MatChat AI Agent通过提取28万余篇材料科学、物理、化学论文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储备知识库。这让它在面对材料学领域专业问题时,毫不怯场,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真实信息,规避杂乱无效甚至误导回答,甚至能够在提供文字答案的同时,迅速生成图表,并在文末附上文献资料来源。
“与其他通用大语言模型相比,MatChat AI的回答更具专业性。科学问答的同时确保信息精准溯源,并且保留了科研人员熟悉的学术排版风格。”刘淼表示。
作为使用者,物理所研究员李世亮对MatChat AI Agent的表现十分满意:“MatChat AI Agent回答得挺好!我们正在合成一类超导新材料,需要助熔剂,MatChat给出了很靠谱的回答。”赣江创新院研究员王路也认为:“作为学术研究,我更倾向于用MatChat,答案都是基于科技论文的结果,而不是乱说的。如果文献量继续增加,这个模型会更有用。”
Matchat AI的回答 受访者供图
?
天花板?不存在!
刘淼自2018 年加入物理所以来,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研究,通过高通量计算和数据,解决材料科学问题。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Atomly的材料库,包含约35 万个无机化合物、原子结构、电子结构、热力学稳定性、X射线衍射图样等信息。
“目前,MatChat AI的知识库尚未接入Atomly,也就是说未来它的潜力无限。天花板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刘淼介绍说。
现在,MatChat AI Agent已经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使用。未来,它将通过团队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材料科学家”实现材料的自主设计、筛选、合成、表征、迭代;实现7×24小时无人化、自主化研发。“它也能实现无机材料固相合成,实验过程高度标准化,实验状态参数全程可监控、可溯源。”刘淼说。与大多数业内同类自动化实验室基于液相操作相比,MatChat AI Agent填补了在无机固相材料自动化合成方面的空白。
“我深信人工智能还将为科学插上翅膀,让科学飞得更快。我们团队一直在这个领域探索,MatChat还只是一个前奏,未来还将会有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汪卫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