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7 15:27:51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淋巴管肌瘤病治疗新策略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凯峰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宏冰教授团队研究发现mTOR抑制剂和VEGFR3抑制剂在LAM细胞与淋巴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中具有协同效应,为淋巴管肌瘤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策略。相关论文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淋巴管肌瘤病(LAM)列为国家首批罕见病目录,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以肺部囊性改变为其显著特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TSC2基因变异导致的mTOR通路过度激活相关。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是治疗LAM的首个有效治疗药物,然而,迫切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徐凯峰表示,LAM属于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具有转移特征。它也是一种淋巴循环异常疾病,具有乳糜胸、乳糜痰、淋巴水肿和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等多种淋巴循环异常的临床表现。LAM患者的血管内皮增长因子-D(VEGF-D)增高。血清VEGF-D增高是LAM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并与疾病严重度、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VEGF-D主要通过VEGFR3作用于淋巴内皮细胞。

LAM患者单细胞数据显示LAM患者肺部淋巴内皮细胞增多,并且淋巴管生成相关通路激活。为深入理解LAM细胞与淋巴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团队采用了直接和间接的共培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缺失TSC2基因的细胞能够通过分泌VEGF-D招募淋巴内皮细胞并促进管状结构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mTOR抑制剂的雷帕霉素能够直接抑制淋巴内皮细胞的招募,但在促进管状结构形成方面,其单独使用时的效果并不显著。研究发现,当mTOR抑制剂与VEGFR3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增强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管状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抑制方面。

张宏冰认为,这一研究的发现改变了传统对单一药物治疗的认识,提出了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与VEGFR3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有效性,这一疗法有望延缓LAM及与TSC2变异相关疾病的疾病进展和淋巴循环肿瘤细胞转移,为LAM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联合治疗新策略。期待未来在临床研究中证明其治疗有效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1427-024-2760-4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中老年脉冲星的“尾巴”不一般 王齐华:怀国之大者,守润滑初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