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国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 9:42:22
选择字号:
马国焘:学科专业调整待优化,但调整非最终目的

 

2024年,我国高校的专业学科经历了一场“大洗牌”,多所高校陆续宣布撤销或停招本科专业布点,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四川大学一次性撤销31个本科专业点。同时,教育部新增了24种本科专业,涵盖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多个领域。

必须承认,尽管我国的学科专业一直在调整,但学科专业在服务科技、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

一是“视而不见”。高校自身存在办学惯性,不考虑国家战略、行业产业等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热衷于举办一些成本低、收费高、见效快的学科专业,导致某些学科专业占比过高,学科专业出现大量“同质化”问题。

同时,学科专业的背后都牵扯各种资源,教师依附于已设置的学科专业,走不出舒适区。很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已经固定成型,一些教师还沿用10年前的教材和课件。

二是“有心无力”。高校存在搭不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跟不上产业迭代的问题。一些高校虽对人才需求积极应对,但一方面建设适应要求的学科专业投入成本高、见效周期长,部分高校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产业风口快速转换,相关人才需求很难预测,更谈不上通过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精准对接。比如,低空经济持续升温,但高校在这方面仍未完成布局调整。

三是“借力无门”。政府在学科专业调整方面仍存在“缺位”现象,比如对学科专业建设成效的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鼓励高校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突破。

针对这些问题,虽然我国在2023年就出台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但从实施效果看,学科专业设置仍面临很大挑战。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对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指出了方向,要实现最终目标,仍须相关管理机构以及高校自身作出调整。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打好政策和资源“组合拳”。

一是要健全快速响应机制。梳理服务和支撑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等,并推动其快速布局到有条件的高校中,通过招生指标、生均拨款等予以支持;对某些就业率偏低的学科专业,可定期公布,予以警示。

二是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教育部已表示要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发挥头部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样可以将相关优势学科专业进一步建设起来,带动其他高校建设。

三是调动地方积极性。我国90%以上的在校生就读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对属地高校进行学科专业和招生规模控制。比如,湖南省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出整合优化一批同质化高校、建设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限制停招撤销一批学科专业。

四是用好评价指挥棒。对高校和学科专业的评价是要求“大而全”,还是要求彰显特色和贡献?是更多追求数量,还是更多追求质量?这些都会对高校专业学科调整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高校应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和课程更新组合的连环策略。

高校应打破内部院系壁垒,通过招生指标分配、工作绩效发放、学术成果归属等方面的改革,采取项目制或研究中心的形式,以非网格化管理方式,针对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在前沿边界产生新的学科知识。

同时,高校应坚持课程更新赋能,可以是对已有学科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新,也可以是在已有课程基础上进行知识增量补充,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微专业”建设,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将优质的企业资源用于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可以预见,国内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在2025年仍将继续。但调整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调整,能够建立一种更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与模式。在这方面,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副研究员)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几十年来最明亮彗星将闪亮夜空 2024全球海洋“热”度惊人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开工 科学家开发纳米孔糖测序新策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