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9/30 16:53:07
选择字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最遗憾的是只看了一种病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副院长赵维莅来到王振义家中,陪同他一起收看了直播实况。当被问及此次获奖感受时,王振义表示:“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希望年轻一代,第一要好好念书,第二要多多思考,第三要不断提出问题、进行钻研并勇于创新。”对于很快到来的百岁生日,王振义则说道:“不准备过了。”

王振义在家中收看直播实况。

当天下午,瑞金医院举办了主题为“百年人瑞振医济世,医瑞金至大爱无疆——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事迹分享会”。会上,瞿介明宣读了《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主动融入瑞金公益门诊》倡议书,鼓励大家在全院营造向榜样学习的浓厚氛围。

王振义的学生、同事及患者,先后分享了他们与王振义的“独家故事”。

一个药、一种病、一个人、一辈子

“有一个人,他终身奋斗,开创了中国出凝血的研究体系,努力攻克了一种白血病,被评为‘肿瘤诱导分化之父’;有一个人,他两次报名上前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获二等功;有一个人,他甘做绿叶,悉心培养学生,培育出中国血液学人才森林,成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赵维莅以《我身边的真“药神”》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最后,赵维莅分享了一段王振义常说的话。“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而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祖国奋斗!”

“2015年我加入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我入职后的第一个星期,就在研究所的新生见面会上见到了王老师。至今还记得那天王老师提醒我们,要像挤海绵一样珍惜时间做科研、以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为科研目标、要诚信严谨地开展科研。”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敏在分享时说道。过去10年间,王振义的开学第一课始终未曾间断。今年,他以100岁高龄再次开讲开学第一课,教诲青年导师和学生珍惜时间、为病人服务、诚信严谨。

瑞金医院青年代表、肾脏内科医生高琛妮最为触动的,是王振义身上无比崇高的医者情怀。1993年,国内某地一位病人因为给医生送“红包”遭拒绝,害怕得不到良好的治疗而两度想要自杀。王振义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立刻和瑞金医院其他12位知名专家联名提出了“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的倡议书,呼吁全社会爱护医生、尊重医生,不要给医生送红包;同时号召医务人员自重自爱,维护白衣天使的形象。

该倡议在上海市卫生系统中获得巨大反响,14家沪上知名大医院纷纷跟进,几千名医务人员签名表态,掀起了上海市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高潮。“王老师不但不收受红包,他还经常悄悄地资助家境窘迫的病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病房里有个贫困的病人看着160元的医药费发愁,王老师就申请提前支取工资160元来帮这位病人支付医药费。”高琛妮说道。

小陈(化名),是一名来自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血液病患者。在分享会现场,他使用了3种称谓称呼王振义。“王院士代表着我对您学术地位的仰慕;王老师代表着对您桃李天下的尊敬;而先生这个称谓,更是对您所说的‘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这样精神的尊崇。”他说道,“王先生,您用漫长的时间践行了‘一个药、一种病、一个人、一辈子’的精神,您获得的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王振义看病人。

是丰碑,也是灯塔

“1973年我调到检验科,一直干到现在。中间路走不通的时候,我就去找王院士,他鼓励我要坚持下去,并且建议我从基因角度深入开展血栓与止血的研究,这一句话就是一把钥匙。后来我们就逐渐把研究发展到基因领域,发现这个领域就是汪洋大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在分享和王振义共事的经历时说道,“要学习王老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学习他敢想、敢做、敢闯,尽心、尽力、尽责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赛娟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瑞金医院血液科实验室的条件十分简陋,王振义就开始带领团队开展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而在早期,失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王振义的好几届研究生都在屡屡碰壁。一直到1986年,这项研究才开始出现转机,王振义用全反式维甲酸成功治愈了一名5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后来陈竺和我回国以后,就继续研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后来也和王老师一起提出了‘上海方案’,这个方案现在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陈赛娟强调,“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努力,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王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振义讲课。图片均由瑞金医院提供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致辞中所说:“王老师的医者精神,不仅是一位百岁老人为我们这家百年医院树立的丰碑,更是指引我们未来一百年征程的灯塔。”

宁光认为,学习王振义,就是要学习他的“四大精神”:学习他爱国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刻苦奋斗、创新突破的精神;勇于担当、淡泊名利的精神;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