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海参产业发展大会暨2024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在烟台举办。大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新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采购商参会,展品涵盖水产种业育苗、养殖、加工、流通、智能装备等领域。
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发布《中国海参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系统梳理和剖析了中国海参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并预测产业发展趋势。
据悉,近年来,中国海参养殖面积不断增长,2023年海参总产量达到29.2万吨,稳居世界第一,海参产业已形成包含种苗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指出,未来,我国居民对海参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要不断升级传统干海参的加工工艺,研究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完善海参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体系。
薛长湖介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海参产品年表观需求量在20万吨左右。2023年全国海参养殖面积433.59万亩,比2022年增长15.6%;总产量29.2万吨,比2022年增长17.5%。辽宁海参产量首次超过山东,达到11.36万吨,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38.9%。
薛长湖认为,目前我国海参加工产业面临资源利用率低、营养流失严重、产品种类单一、缺乏相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体系等问题。对此,要不断升级传统干海参的加工工艺,基于海参功效成分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完善海参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体系等。随着常温即食海参、低温真空蒸煮海参、快速复水干海参、海参营养食品与功能食品等产品的成功研发,多种制备技术不断挖掘海参新型活性成分,精准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未来我国居民对海参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海参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会上还进行了产学研新质生产力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产销供给侧集中签约等。
据悉,2020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向烟台颁授“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目前,烟台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参加工基地、集散中心,近60%的国内海参、近30%的国外海参在烟台加工销售,与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参主产区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海参种苗培育、增养殖、加工流通、科技支撑等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