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酷暑难耐。在刚刚挥别“超长续航”的三伏天里,不少人整日“躲”在空调房里避暑纳凉。你是否想过,这些送清凉的远方来“电”究竟来自何方?
沿着颠簸的蜿蜒小路,记者深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寻找答案。目之所及,数百座高耸的白色风车、连绵起伏的蓝色光伏板,沉默地守望这场绿色能源接力。
乌兰察布市是国家一类风资源区,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7米/秒以上风速区域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风功率密度在300至800瓦/平方米,年均利用时数在3200到3600小时;此外,该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500至6200兆焦/平方米,年均利用时数最高可达1900小时,是名副其实的“空中三峡”、“风电之都”。
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蒙西新能源事业部卓资运维中心(受访者供图)
然而,日有东升西落,风有缓急变化。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风光发电也得“靠天吃饭”。极端天气不仅会损坏风光发电设备,也会影响影响风光发电的电能质量,如寒潮和低温易造成风机覆冰脱网,积雪则会覆盖光伏组件表面,影响太阳辐射吸收量。
“辉腾锡勒地区是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地域开阔平坦,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中广核宏基风电场负责人许青山告诉《中国科学报》。“辉腾锡勒”,在蒙古语中意为“清凉的山岗”,也正是这份“清凉”,给风电生产带来了不少挑战。
“今年二月有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雪,当时积雪高度逼近院墙,进出草原的路都被封了。”谈及这场暴雪,许青山仍旧心有余悸,“幸好提前接到了气象预警信息,我们果断调整了生产计划,补充生产备件和生活物资,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
除了恶劣天气频发的寒冬外,水草丰美的夏季,同样是风电生产的危险时期。
“夏季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容易导致风机或集电线路出现问题,因此气象预测预警非常关键。”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蒙西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金山告诉记者,“但极端天气的预警难度很高,需要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共同建立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联动机制。”
为保障绿电稳定供应,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自主研发了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与气象预警服务系统,提供精细化的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功率预报,帮助新能源企业“算准”发电功率,科学调度光电生产工作,织牢“绿色”电网,将绿电送进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37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6%,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