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15 10:41:57
选择字号:
李政道追思会侧记:在微笑中告别,在前行中怀念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8月11日,在李政道追思会上,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长子李中清以文字致辞的形式,分享了父亲生前的一句话。就在一周前,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家中辞世,享年97周岁。

8月11日早晨,前一日的雨把北京的天空洗得碧蓝,云朵像被初雪覆盖的山巅,阳光明媚而炙热。330多位北京科技界人士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参加李政道先生的追思会。这是李政道去世后,国内正式举行的首场悼念活动。

拄着拐杖的老者、面庞稚嫩的少年,陆续走进位于高能所主楼二层的阶梯会议室。他们中很多人直接或间接地与李政道有过往来。

会议室门口,黄菊与白菊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亮。巨大的追思海报上,李政道斜坐在沙发上,向每位前来参会的人微笑,身旁印着他最爱的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会议室外。倪思洁摄

?

没有人把悲伤挂在脸上,大家微笑着寒暄。会议开始后,人们依次接过话筒,用一个个与李政道有关的回忆,拼出先生精彩而不凡的一生。

对于在场者来说,与李政道有关的回忆大多是快乐的。

很多人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李政道寄来的贺卡,贺卡上有李政道的画和祝福。

“他每次寄来的贺卡,不是从市场上买到的,而是他自己设计的。我都保留起来了,这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说。

很多人曾被李政道谦逊以待。

“有一次,我们在美国开会。本来我和几个同事坐在沙发上聊天,李先生走了过来,我们都要站起来,他却让我们坐下,自己坐在沙发椅的扶手上,跟我们一起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在讲述这段经历时感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学者的本色。讨论学术问题时,忘掉身份、忘掉年龄。”

很多人受益于李政道倡导建立的博士后制度、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或是他在美国设立的高能物理实验“中国访问学者项目”,并由此一步步登上科研顶峰。

“我是1982年考的CUSPEA,当初我学的不是物理,而是无线电电子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因为参加CUSPEA而走出国门,如今已成为中国国产碳芯片发展的领军人。他微笑着调侃:“李先生心胸非常开阔,没有嫌弃我们这些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话音未落,大家跟着笑了起来。

李政道先生寄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的贺卡。高能所供图

?

有时,悲伤也会在不经意间流出。

“2000年8月,李政道先生访问位于兰州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我们正好在建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我原本想等到明年装置建成了,再给他发一封邮件,没想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詹文龙说着,声音有些颤抖。

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李政道的离去并不代表终结。“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深的缅怀是弘扬。”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说。

李中清在致辞中描述了父亲李政道在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中旺盛的生命力:“几乎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然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走一小段距离。即使他卧床不起,他仍然能够说话、思考、与我们交流。父亲反复地说,他是多么爱我们。”

“同你们一样,我非常荣幸能成为父亲的一部分;同时,也如你们一样,会非常珍视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那一部分。”李中清说。

就如李政道在1993年画的那棵色彩饱满、同根同源的大榕树一样,“千枝万根皆相连,遍野成林仅一树”。愿先生的精神长存。

高能所门口根据李政道先生的创意建成的“物之道”雕塑。倪思洁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