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7/21 20:17:40
选择字号:
实验全是负面结果,博士生靠“失败”数据“上岸”

同学们都在知名期刊发表了论文,自己的研究却毫无进展;无论实验如何调整,都像在原地踏步;离提交博士论文进度报告只剩1个月,但连续开展了近1年的实验却宣告失败……

接连的失败,让Shreya Pramanik变得头脑麻木,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术界。

幸运的是,她从“失败”的实验中找到了“上岸”的路。如今已在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做博士后的Pramanik,在《科学》上讲述了这段绝处逢生的经历。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校园一角。图源:学校网站

?

屡战屡败

“无论我做什么,都行不通!”Pramanik呆呆地坐在显微镜室,眼睛盯着空白的墙壁,一阵绝望涌上心头。

距离提交博士论文进度报告只剩1个月,但过去连续10个月的实验却宣告“失败”,即使她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各种调整,仍无济于事。

更令她不安的是,同一研究生院的学生要么已经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要么正在撰写文章。这让Pramanik感到自责,甚至对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都产生了怀疑。

读博之初,导师分给Pramanik的课题很新颖。Pramanik在学习了很多新知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希望对这个领域作何贡献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但接下来的一切,变得越来越糟糕。

Pramanik刚从印度来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时,恰逢新冠疫情暴发。被隔离的她,不仅无法见到朋友和家人,德国寒冷的气候、短暂而阴郁的冬日以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都让她感到难以适应。

在巨大压力之下,Pramanik开始寻求“突围”,但她的实验工作依然停滞不前。

就在她感到无望时,一名研究生建议她对实验方案进行重大修改。虽然对这个建议有疑义,但Pramanik还是决定一试。正是这次大调整,使她的博士生涯迎来了转机。

在尝试了另一个实验后,结果开始向好,实验方案也奏效了,Pramanik至今仍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开展这个项目已有一年多了,虽然她想将新方法应用在原本打算进行的那些实验上,但也担心时间是否还来得及。

不管怎样,Pramanik都希望从“失败”中挽回一些损失。

从“失败”实验中“上岸”

Pramanik突然意识到,探究原始方案为何不起作用可能会对其他从事类似研究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很快,她便向导师提交了一份报告,打算用读博的剩余时间开展一个新计划。在征得同意后,Pramanik进行了更多实验,并在一个挤满了本领域专家的大型科学会议上展示了她的研究结果。

Pramanik没想到,一张关于失败实验的海报会如此吸引大家。令她更加惊讶的是,许多研究人员来找她讨论,并反馈实验意见和新想法。甚至还有一些博士生同学告诉她,自己的实验也失败了。

“我不再感到孤独。”Pramanik感慨道。这张海报内容获得了大会的奖项,而这也激励她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在开展了更多的研究工作后,Pramanik和导师提交了一份基于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但审稿人却要求提供更多证据,这让她再次产生了挫败感:我的新方向是否又是一条死胡同。

但导师却鼓励她说,审稿人的建议反倒是个好兆头。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是独一无二、出乎意料的。

重拾信心的Pramanik又花了6个月去设计和进行新的实验,补充的数据也大大提高了论文的质量,这也让她更加自信。不出意外,论文被重新提交后,很快就发表了。

“发表论文和完成博士学位的过程非常艰难。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成为了一名更好的科学家。”Pramanik感慨道,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验技巧都得到了培养,“如果没有最初的失败实验,我永远不知道这些方法”。

这些经历,也让在做博士后的Pramanik在实验室指导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和他们讨论故障排除法的重要性,并时刻记得:如果实验没有按照预期进行,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做错了什么。有时,从负面结果中也可以汲取经验教训。

相关参考信息: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i-turned-seemingly-failed-experiments-into-a-successful-phd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