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刘金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7 16:36:24
选择字号:
青岛眼科医院新治疗方式“攻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作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乃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抗VEGF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临床研究表明,约有30%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对抗VEGF治疗应答不完全或初始应答良好而晚期应答不佳,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令无数眼科医生头疼的存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马修彬,创新性运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图片实施手术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供图

一次解决多重困扰

马修彬告诉记者,针对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单纯继续增加抗VEGF次数来缓解病症显然作用有限,同时面临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随访次数增多、患者舒适度降低等问题,进而使患者依从性变差,于治疗效果更是“雪上加霜”。

国外有少数研究发现,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效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提高患者视力,能较为长期地稳定患者视力和视功能。

马修彬引入先进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之中,对已经进行过5次玻璃体腔注药术的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使患者无痛接受手术治疗。据了解,手术约半小时即可完成,病患当天即可出院,术后1~2周患者即可提高视力,一般病情稳定后3~6个月复查一次,无需多次随访,一次就解决多重困扰。

马修彬曾接诊过一位黄斑囊样水肿的38岁患者,其双眼视力下降2年,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先后进行了7次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未取得理想效果,双眼视力仅为0.15。

“反复的注药和随访令患者非常痛苦,强烈希望不再进行眼内注药治疗,于是我们给患者先行了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马修彬回忆道,术后10天,患者左眼视力恢复到0.4;术后3个月,其左眼视力恢复到0.6。目前,患者视力稳定,黄斑轻度水肿,未再次注药,只需3~6个月复查一次。

无法根治,做好预防是关键

马修彬介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凹(黄斑中央没有血管的凹陷区)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较为认可的理论是高血糖会激活多种信号通路,产生了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为代表的大量物质,引起细胞缺氧、炎症及氧化应激等一系列改变,使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丢失,进而发生组织缺血、血管渗漏和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导致视网膜血管中的液体、蛋白质和脂质泄漏最终导致黄斑水肿。而黄斑在精细视觉和色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视网膜成像最精细最清楚的地方,一旦出现病变,会对人眼视力产生明显影响。

“目前尚未发现根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方法,且其可发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任何一期。”马修彬强调,积极的血糖控制、定期的眼底检查及适当的户外运动,是预防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保护视功能最可行、做有效的办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