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佳吟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7/11 19:59:23
选择字号:
黄梅天苹果长出蘑菇,网友晒帖引来博士:有研究价值

 

梅雨季,家里的一只苹果长出了“白色蘑菇”,浙江德清县的邓女士觉得好玩,拍了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获得近3万点赞量,还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容聚的私信,求购这只苹果做研究。

邓女士网上发帖晒出长出蘑菇的苹果。受访者供图

“感谢博主把苹果寄过来,我们已经切开观察并接种,这株菌株非常强壮,有研究价值。”7月11日,许博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白色蘑菇”是裂褶菌(白参),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长在腐木上,也作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现在桃子、柿子、椰子壳上,自己是头一次在苹果上看到,“这一菌株靠很少的基质就长得如此强壮,可以为白参菌种的选育提供参考。另外,如果是白参的菌丝侵染了苹果果肉或树木,那就有必要警惕白参可能对苹果种植产生的影响。”

一个多月前,邓女士在水果批发市场买了十几个苹果,到六月底还剩两三个没吃。“6月30日早上出门前,我远远看见客厅水果篮里有一只苹果的顶部有白色的东西,心想大概是受潮发霉了,晚上回来要扔掉,结果忘了扔,到7月2日,苹果上已经长了一丛白色蘑菇,苹果摸上去有些干瘪,但没有烂。”她说,女儿和丈夫看了都觉得“神奇”,便决定留着,“我拍了照片和视频,把苹果放在厨房窗台上。也许是有阳光直射,第二天蘑菇缩小了,还有些发黄,我喷了点水,它又长开了。”4日晚,她的照片发到网上,6日收到许容聚的私信,想买下苹果做研究,要她出价。

“我说免费送你好了,明天就寄。”邓女士说,她照许博士交代的,把苹果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到冰箱,第二天和冰袋一起放在泡沫箱,选择了空运,8日运抵昆明。

7月10日(左边)和7月11日(右边)苹果上的白参菌丝生长对比。许容聚博士供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我国植物学、植物化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许博士所在的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主要从事真菌种质资源、航天育种等研究。“我常在网上看网友发的各种‘蘑菇’,碰巧看到小邓发的照片,认出是白参,但好奇为什么会长在苹果上,而且长势这么好,想拿来和航天育种的白参做比较研究。”他告诉澎湃新闻,课题组已把苹果的果肉、果核、果柄等分开,分离出不同部位的菌丝,提取了白参子实体的DNA序列,鉴定出该菌株属裂褶菌的模式种,接下来会进一步分离、纯化菌丝,很快就能进入栽培实验阶段。“栽培出来后,我帮大家尝尝有没有苹果味。” 他打趣道——邓女士发的网帖引起热议,有的网友戏称这只苹果是“果菌王”,有人关心“这蘑菇会不会有苹果味”?

课题组提取的白参子实体DNA序列。许容聚供图

许容聚的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教授级工程师赵琪告诉澎湃新闻,白参一般生长在PH值6-7的环境中,PH值低(酸度较大)的水果上很难长出肉眼可见的真菌,“苹果的PH值较低,长出白参确实少见,但1970年代曾有外国学者把白参菌丝接种到苹果上,长出了子实体。”他说,这只苹果长出白参有两种解释,一是果柄处有伤口,白参孢子侵染果柄并扩散到果核,如温度、湿度适合,子实体就可以从苹果顶部长出来;二是孢子先侵染苹果树,扩散到果实中。他认为第一种可能性较大,白参适宜生长在温度5-30℃,相对湿度超过70%的环境中,6月是江浙的梅雨季,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