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金婷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7/6 20:29:57
选择字号:
我花了8年时间建实验室,申请终身教职仍被拒

 

编译|卜金婷
组建实验室、培养研究生、发论文……美国南部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样样没落下,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当这位发育生物学家信心满满地申请晋升终身教职时,却遭到无情的拒绝。
终身教职是美国高校的核心教师制度。助理教授申请终身教职的第一道门槛,便是5年到8年的试用期。在此期间,助理教授的教学成果、学术贡献等都会由部门内外的人员层层审核,然后决定是否推荐其晋升终身教职。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位助理教授陷入了迷茫:是接受这个结果,还是努力争取,或者另谋高就?于是,他匿名给《自然》杂志去信寻求答案。他在信中提到:

“我花了8年时间建实验室、培养研究生、申请资助以及发论文。在此期间,我的研究进展顺利,我指导的两个学生已经毕业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还发表了几篇不错的论文。此外,我所在的部门也推荐我担任终身教职,我的同事认为我没什么可担心的。尽管我的成绩斐然,但校方还是拒绝了我。

“当系主任告诉我这个决定时,我十分震惊。我从来没想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的领导和同事认为我应该申诉,他们认为可能是人际关系造成了影响。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竭尽所能,但还是做得不够好。我应该接受这个决定吗?我为什么申请终身教职被拒,我到底该怎么办?”

图片

为了回应这位匿名学者的来信,《自然》杂志向3位有过终身教职被拒经历的教授“取经”,以下为他们的建议:
提出上诉,寻求法律支持
印度加尔各答科学教育与研究所的行为生物学家AninditaBhadra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我首先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Bhadra建议回顾简历,评估自己是否达到了所在大学的期望。比如说,如果个人简历没有涉及导师或奖学金方面,那么可以联系曾经遇到过类似情况的资深同事或同行,请他们提供建议。
“偏见不会写在明处。”Bhadra补充说,上面的方法在遭遇涉及歧视或带有偏见的评估时往往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考虑是否提出申诉,在同一所大学重新申请终身教职或去其他地方谋求他职。
“我认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你首先要问自己,如果你赢了,你保住了你的工作,你还想在那里工作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需要评估申诉成功的可能性。”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格斯山分校的生态学家TerryMcGlynn补充说,“通常,这取决于大学是否存在程序违规的情况。”
另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美国生态学家表示,他在发现他的一位 委员会成员违反了程序、并有证据表明此人对他有偏见后,聘请了一名律师,帮助自己就大学拒绝给予终身教职一事提出了申诉。
这位生态学家建议按照大学的程序对终身教职被拒提出异议。一开始,他咨询了监察员,并要求他所在大学的公平与多样性办公室进行调查。当这些方法都失败后,他开始寻求法律支持。他聘请了当地一位有经验的律师,一起写了一封申诉信。
他说:“由于每个州的就业法各不相同,你需要一个在州一级有经验的人。律师在确定程序问题并以有效的方式撰写申诉信方面,对我帮助很大。”
这封申诉信最终促使大学对他的案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他获得了续约合同,并有机会在2年内重新申请终身教职。“律师费并不便宜,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他补充说,“校方同意延长合同期限,并给予再次申请终身教职的机会并不常见。”
去年,这位生态学家获得了终身教职,这次他的审查过程要顺利得多。
另谋出路,寻求外部支持
多年来,McGlynn一直对自己终身教职被拒的经历耿耿于怀,并与其他遭遇类似情况的人沟通过。“根据我与数十位终身教职被拒的教师的交流,我得出了这样的观点:终身教职被拒与学术研究无关,它们与学术氛围、个性冲突或某些政治动机有关。对终身教职制度的一个主要批评是,该制度本质上带有主观性,这可能使校方以无关学术研究的理由拒绝给予终身教职。”
“没有支持是我认为遇到的最大问题。”Bhadra说,“在你遭到拒绝后,有朋友和同事支持你,对你的心理健康和继续前行有很大帮助。此外,与心理治疗师交谈也可以帮助你消除经历中的一些创伤。”
如果你决定不申诉,Bhadra和McGlynn建议寻找其他职位。例如,职业指导师可以帮助起草求职信,并提供建议。“当你承受压力、遭到创伤后,申请工作真的非常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要未雨绸缪,并找到可以帮助你的朋友和盟友的原因。”McGlynn说。
同时,3位研究人员都指出,终身教职被拒的经历让人倍感压力。McGlynn说:“这不仅是机构对你某种程度的拒绝,也意味着你人生中一直为之努力的职业道路的终结。”
终身教职被拒后,Bhadra决定留在她所在的大学。3年后,她重新进行了申请,并于2015年获得终身教职。McGlynn决定离开他的大学,申请其他学术职位,“我最终来到了一个更符合我的价值观、工作环境更健康的地方,我的生活好了很多”。
有时,换个地方确实能开启更好的未来。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694-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