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公众科学与健康自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6月15日在北京大学“科技伦理的新地平线”工作坊期间发布。《报告》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自由的哲学基础、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公众进行健康决策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等问题,剖析了信息爆炸时代健康决策去中心化的现象以及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
?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报告》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联合北京大学哲学系完成。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潘隆斐介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伴随着医学知识的快速普及,公众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在不断增加,如何发展健康类的公众科学成为了重要的时代话题,也是“大健康”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公众健康遭遇了两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方面是,现代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部经济压力的裹挟,出现了类似西方的过度医疗和医学化现象;另一方面是,公众目前的医学知识还普遍难以支撑理性的健康决策,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报告》认为,实现自由而理性的个人健康决策是新时代我国大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需要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尤其是鼓励权威专家参与医学知识的传播事业;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将基础性的健康知识融入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育当中;需要向公众普及医学哲学基础知识,掌握个人健康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