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医路共创,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主题是“医学博物馆的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高富军先生捐赠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建设签约仪式举行。此外,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此次论坛大会主席韩启德提到,所有的知识都是历史的知识。除了依靠文献记载,器物也是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甚至比文献更为客观、更有温度。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是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大型现代医学博物馆依然稀缺。他指出,文物不及时加以收藏就会消失,我国的现代医学博物馆需要全国医学界人士齐心协力,建立中国医学博物馆联盟,加快收集这些宝贵的财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强调,医学博物馆作为医学和人文交汇的重要平台,应传承医学文化,普及医学知识,弘扬医学的厚道精神,促进医学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有限的物理空间的制约下,仍通过各种努力建成了全新的体育馆、图书馆、科技楼等文化设施和教学科研空间,并通过设立特展等方式凝练传承北大医学的历史和文化。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乔杰还提交了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的提案。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辛旗表示,期待医学博物馆的建设能擘画出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华传统医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全面提升中华传统医学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健康与文明的演进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的现状、创建实践和特色,提出将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建设成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宣介科普、推动创新、收藏与展示文物及史料的重要平台与场馆的愿景,为现代医学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叶依谦从建筑学的角度介绍了博物馆所承担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并指出了博物馆服务对象从研究人员、专家到逐渐面向公众的趋势。他表示,当下博物馆已经朝着新方向迈进,关注的焦点在于保存藏品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观者的互动体验。??????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张藜回顾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背景、流程规范,以及十五年来取得的成果。张藜认为,医学博物馆等专科博物馆的建设是科学精神物化、具象化的关键,这些博物馆不仅记录着科学发展的历程,还将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分论坛、解剖分论坛和医学史分论坛。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就“博物馆文物收集与研究”“挖掘和讲好博物馆的文化故事”“联盟如何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医学博物馆建设”等议题开展了圆桌讨论,并举办了第二届《程之范医史论文奖》颁奖仪式和获奖作品分享会。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