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
是中国科学院所属新闻媒体单位,拥有两报(《中国科学报》《医学科学报》)、一网(科学网)、两刊(《科学新闻》《科学新生活》)及移动新媒体矩阵等传播平台。
其中《中国科学报》的前身《科学报》创办于1959年1月1日,是我国创刊最早的科技类报纸,由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报名。《中国科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科学网(www.sciencenet.cn)于2007年1月18日上线,定位为“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目前在国内网站中排名500名以内,在全球中文类科技网站中稳居第一。此外,报社积极发展移动新媒体,不断提升音视频传播能力,通过报、刊、网、端、号的内容强关联性定位,不断增强传媒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社会责任理念
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国家事”“国家责”的内涵和要求,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党媒姓党”,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恪守把科学传播作为主责主业的使命定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我国科技传媒事业发展作贡献。
3.获奖情况
2023年7月,报社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
?
2023年9月,报社荣获中国报业协会“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奖”。
?
2023年11月,报社作品《地下700米的孤勇者》《九旬院士“一站到底”令谁脸红》荣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宣传报道。策划“率先这十年”“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等专栏专题,全面报道中国科学院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进展成效,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并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以来中国科学院取得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展示主题教育成效,再现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锐意改革、踔厉奋发,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生动历程。
?
深入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策划“致敬科学家·建功新时代”等专栏,报道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获奖人员和团队恪守主责主业、潜心科研、屡建新功的故事,宣传科研人员的科学家精神,献礼伟大时代。
?
做好全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报道。“两会”报道提前策划,及时在头版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报道;积极反映代表委员的声音并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同时,特邀科教界代表委员、知名专家学者,对“如何推进真正的科学教育”“人工智能热下的未来职业选择”“女性科学家职业发展”等热点话题和网友进行交流,话题进入热搜榜,阅读次数超1000万。
?
2.舆论引导
对科技界重大突发热点问题高度重视,主动出击,有效引导:针对“中国公民诚信度在40个国家中排名最末”谬论(《科学》杂志刊发),推出《中国14所大学师生自筹经费,推翻这篇Science论文!》,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国民声誉;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先后刊发约20篇原创稿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破五唯”改革启动五年之际,针对科教界现状深入采访,提出警惕“破五唯”变相成为考核一切的可量化指标,这一报道在高等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
3.舆论监督
报社专注科研诚信建设,《孙昌璞院士:“灰色行为”并非“无伤大雅”》入选《新华文摘》,《刘忠范院士:应尽快停止行政主导的“戴帽子”运动》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报社所属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突破30万。
?
4.对外传播
2023年,与Nature、Science、Cell等顶刊开展内容合作,介绍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海外科学家的科研故事,有效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加强与Cell Press、SAGE等国际学术出版机构合作,组织在线座谈,取得较好效果。
选派优秀记者参与相关学术论坛,与世界各地青年科学家进行广泛交流,共议全球尖端科学议题,宣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在报、刊、网、端等自有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渠道齐全、形式完备的移动传播矩阵:
一是投入资源运营微信视频号、B站、抖音等第三方移动平台账号。
二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科学家跨语种学术信息秘书“小柯机器人”,快速高效批量生产各学科领域的论文新闻,以满足一线科研人员了解最新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信息需求,2023年共生产发布科学新闻近6000篇。
三是上线科学网App,截至2023年底下载量突破5万。以“小柯机器人”为依托,上线科学网App新版论文频道,覆盖 、 、 等八大领域,细分100多个二级学科。
2.融媒体报道
报社视频、直播团队与文字记者密切合作,在选题策划、采访安排、作品生产、矩阵传播等方面深度融合,产出了不少兼具口碑和流量的融合报道。如针对“室温超导实现和复现”热点科技新闻,策划直播活动和深度报道文章,直播登上当日微博平台热搜榜,直播话题阅读次数1489万,观看人次57.3万;视频在B站观看量超过20万。
?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报社融合采编平台涵盖融合采编系统、智能媒资系统、App审核管理平台。其中,融合采编系统将各业务板块独立运行的后台及数据有效整合在一起,实现系统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调度、内容统一生产、产品统一发布。2023年,融合采编系统签发至网站、报纸、客户端等各传播平台稿件3.7万余篇,有效提升了报社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1)深入宣传解读中央重大科技政策
报社在贴近民众、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国家重要科技政策发布或征求意见,所属各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刊登新闻稿,同时通过专家约稿、访谈等形式,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和阐释,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和参与,让更多人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
(2)科普信息服务
《中国科学报》每天都对国内外各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顶尖进展进行充分报道,鼓励记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重大成果和科学现象。
?
《科学新闻》杂志坚持科普报道,2023年刊发科普类文章120篇,其中第五期结合“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推出“科普引领者”封面文章。
《医学科学报》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策划了系列医疗健康报道,在第七届中国结核病防控报道奖项评比中(该奖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举办),《距离2035年终止结核病目标,还需做哪些努力?》获“最具问题意识奖”。
?
2.社会服务
报社充分发挥“创新中国论坛”(现已更名为“创新发展论坛”)智库作用,立足科研院所,探讨科技前沿问题。2023年4月14日,在西安举办了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加强基础研究”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创新中国论坛。
3.公益活动
报社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举办科学小记者征文活动,开展科学小记者公益培训和线下实践活动,为培育科学传播人才作贡献。
?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近年每至岁末,报社记者都如期到鄂西小山村采访调研,见证山村变化。《夜宿火麦溪》获得中宣部、中国记协优秀作品奖。
2.灾难和事故报道
针对北京暴雨、甘肃临夏积石山地震等灾害事故,报社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解读,推出文字和视频报道,有效传递科学信息,对缓解公众恐慌情绪起到积极作用。
3.以人为本
深入一线,关注科技人员急难愁盼的问题和科教改革的热点话题,做有温度有责任有思想的报道。如《科技评价要关注在中国大地上写论文的科技人员》,呼吁转变评价思维,回归评价科技成果本身;针对“大学高中化”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策划“大学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选题,关注大学生减负话题,探讨高等教育本质。
?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风范”系列人物报道,讲述科学家故事,展现大家风范,宣传科学家精神。2023年度,先后刊登了黄葆同、陆大道、李薰、刘嘉麒、柳大纲、王守武、陈清泉、任继周、郭光灿、李振声等十位科学家的人生故事,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报社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春节、清明节等时间节点,以专版形式组织“烟花爆竹的历史、科技与艺术”“疾病与生死观”等专题讨论。
以100年前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科玄论战”为契机,开设专栏专题,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合作,邀请科学家、哲学家、科学人文学者就科学与价值观、当代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等新话题参与讨论,在学界引发热烈反响。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出品科普纪实系列纪录片《跟着科学家去旅行》,由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带领团队及制片人和旅行博主,进行野外科考。该片坚持纪实创作手法,将科学的严谨与自然的规律性相结合,多维度呈现科学事业的高度与科研人员的温度。《跟着科学家去旅行》获北京市科协2023年科学类纪录片征集活动征集作品推优名单第三名。
?
七、安全责任
严格执行报社《采编奖惩办法(试行)》,强化责任意识,增强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内容把关水平。完善多层审稿机制,落实责任编辑、各媒体平台值班负责人、值班副总编辑(总编辑)三级审稿制度,确保内容安全。投入经费引入相关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报社的网络安全水平。
八、道德责任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报社《关于严禁有偿新闻的规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采编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追求新闻真实,精准把握“时度效”,对新闻内容反复求证、多方核实,恪守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保证从业人员薪酬福利,按时支付薪酬和“五险一金”,保障休假休息权利等。加大医疗保障投入,新增职工子女、配偶补充医疗保险。定制个性化体检套餐,增加体检保障项目,提高保障水平。
统筹报社内外优质资源,精心策划组织针对骨干人才、新进员工的分类培训。积极引入外部优质培训资源,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课程。
组织开展书画艺术交流等文化活动;关爱职工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专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合法经营,及时支付相关稿酬。严格落实报社《合同管理办法》及财务相关制度。
严格执行新闻队伍与经营队伍、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规定,经营部门不干涉新闻采编业务,新闻采编人员不以任何形式收取采访对象和利益相关方钱物。
十一、后记
1.回应
2023年,报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主流媒体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责任履行取得新成效。
2.不足
2023年,报社在融合报道方面开辟出新路子,取得显著成效,出现一些“爆款”产品,但与报社在新时代所应承担的职责使命相比,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媒体人才仍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需要。
3.改进
(1)进一步完善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机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党管媒体,提升报社治理能力,积极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发挥好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
(2)继续加大媒体融合的改革力度,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提升科学网APP运营理念,提高“小柯机器人”科学新闻生产水平,为更广大科研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抓好主题宣传。深入院所挖掘典型人物和案例,全面呈现科技战线各单位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工作举措、卓越成效和典型经验,立足一线讲好科学家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4)加强内部培养力度,发挥首席记者、资深记者(编辑)的“传帮带”作用,调动年轻记者(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采编良性互动,在实践中磨练队伍,全面提升队伍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