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是全球重大疾病之一。
5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课题组领衔开展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于近日在欧洲卒中组织会议(ESOC)上公开发布,并同步在线发表于世界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研究结果首次明确“脑出血强化降压2小时治疗时间窗”,即针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140mmHg,可减少25%的致残致死风险。
临床上,脑卒中分为缺血性(约70%)与出血性(约30%)两种类型,是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院前启动干预是脑卒中救治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全球脑卒中救治指南亟需完善的薄弱环节。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态终点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研究,覆盖中国东西部6个省及直辖市的55家医疗单位,入组超过2400余名患者,历经8年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脑卒中院前急救临床研究,也是首个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确显示强化降压显著有效的临床研究。
李刚表示,由其团队开展的这项研究为制定和修订脑出血治疗指南提供了高级别的证据支持,同时提示像缺血性脑卒中一样,脑出血也存在超早期的黄金治疗时间窗。同时,研究指出了院前快速鉴别脑出血并立即给予降压治疗是未来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方向。
“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研究,在我国120急救体系中,我们的救护车上配备了专业急救人员与急救设备,有资质、有条件针对脑卒中患者启动超早期强化降压,是这一次临床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李刚进一步介绍,其团队此前也联手浦东新区120急救中心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及培训标准,依托互动电子病历系统及社区患者数据库,将脑卒中的院前识别率从24%提高到93%,血管再通治疗率提高了5.3%,为更多患者争取了有效治疗时间。
李刚进一步表示,当前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仅是阶段性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院前可推广的脑出血诊断设备仍然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此同时,缺血性卒中最佳血压管理策略仍待进一步探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