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杰与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教授任东团队合作,研究发现迄今最大的脉翅目幼虫——巨泳蛉,并揭示了侏罗纪巨型脉翅目化石新种幼虫具有独特水生习性和重要古生态学意义。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系统学与进化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脉翅目(Neuroptera)是一类古老的完全变态昆虫,其幼虫阶段具有高度的形态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适应能力。中生代是脉翅目昆虫辐射演化的“黄金时期”,但目前对于中生代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理解主要来自该类群的成虫,关于其幼虫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侏罗纪时期的脉翅目幼虫。
近年来,白垩纪琥珀中报道了大量脉翅目幼虫,为了解脉翅目幼虫早期演化提供重要证据。然而,更早时期的脉翅目幼虫几乎属于空白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该研究描述了一个来自中国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的化石脉翅目幼虫新属种——巨泳蛉。
研究表明,该巨泳蛉幼虫是迄今发现最大的脉翅目幼虫,长达57mm,具有硬化且明显延长的颈部,以及各足侧缘着生细长柔软的泳毛,这些特征为探讨了巨泳蛉的水生习性及其古生态意义提供了直接证据。
基于形态学分析,研究人员推测巨泳蛉可能栖息在侏罗纪时期的山区河流和溪流的底部环境中,其扁平宽阔的基节和腿节,以及侧缘的泳毛,表明它适应了水中移动。考虑到其体型和颈部特征,巨泳蛉可能采取了伏击捕食策略。
该发现增强了我们对侏罗纪脉翅目幼虫形态多样性、行为和水生习性的理解,揭示了水生脉翅目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的结构和生态趋同现象。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jse.13071
?
巨泳蛉的正模标本与古生态复原图。研究团队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