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历时3年建设的“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日前正式通过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综合绩效评价,标志着我国医疗影像AI实现了从“实验室”科研到“医院”临床应用的全链路贯通。
这项“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于2021年启动,由腾讯担任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10家单位,分别从共性技术的集成开放和开源代码共享、医疗数据基础资源库建设等五大方向,攻坚制约我国医疗影像AI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
“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架构。受访者供图
早在2017年,科技部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前,“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云的技术,已构筑起支持多模态、多病种的SaaS服务平台,支持医疗影像数据的存储、统计、标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验证等医疗AI研发全流程功能。
该平台通过云端开放医学影像AI的共性技术,实现了“有网即用”的高效使用方式,已累计为超过4000个科研单位和用户提供服务,标注医学影像数据超过 7万例。腾讯也开放了6个自研的医学影像 AI 模型,助力“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目前,平台上已有41个算法模型研究项目集成、应用了上述开放模型。
此外,“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还依据多中心、多模态、多病种的要求,构建标准化开放型共享医学影像数据库,数据集规模超过1.2万例,涵盖淋巴瘤、肺癌、肾肿瘤、克罗恩病、脑膜瘤、宫颈癌等13种疾病。通过开放方式,这个影像数据库将进一步助力科研工作者训练和验证AI算法。
?
通过平台可标注脑膜瘤磁共振图像等10种疾病医学影像。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3年来,参与“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的单位致力于把医疗影像AI技术转化为产业化成果,通过广泛的应用落地造福百姓。该平台先后孵化出腾讯觅影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结肠息肉电子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以及病理云、影像云等多种获得医疗器械证的创新产品。
此外,海纳医信的AI分级诊疗云平台已接入8家二级、三级医院,以及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走向海外;医渡云远程监察平台已在国内10余家重要的临床试验医院上线,累计支持了上千项目。在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立了共享机制,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腾讯还联合多家机构启动“公共卫生人才提升项目”,为国家和地方疾控机构培养了多名核心专家和青年专业骨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