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了工业革命以来对流层气温对人类活动响应时间的时空差异,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研究利用CMIP6多模式输出的对流层气温资料,系统分析了1850年以来对流层气温对人类活动响应时间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地表气温变化信号并不能直接反映TOE(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噪声的出现时间节点)的早晚。对流层温度的TOE表现出明显的纬度依赖性,从南极到北极呈“M”型分布,即对人类活动响应的气温信号首先在低纬地区出现,随后在高纬出现,而中纬地区出现最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热带地区的TOE不断提前,显示了气温变化对高度的依赖性。
该研究也讨论了一些典型地区气温TOE的变化特征和机制,指出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深受ENSO控制的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影响,导致其各层气温的TOE比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晚10~20年;虽然中国、美国和欧盟(27国)这三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高碳排放开始时间早晚明显不同,但它们的气温TOE时间相近。
?
基于CMIP6多模式集合平均获得的对流层各层1850-2014年年均温变化线性趋势、信号、噪声和TOE(气温对人类活动响应信号的时间)的全球分布。(课题组供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d34e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