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李怡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25 15:56:49
选择字号:
“人工智能+”,加什么?

 

去年,AI语言大模型ChatGPT的诞生引发了全球人工智能浪潮,随着视频生成模型Sora的发布,以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大加速了人类向智能时代迈进的步伐。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已经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其中应该注意什么?3月24日,在深圳举办的“人工智能+”院士论坛上,多位院士对“人工智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算力”和“数据”成为院士们提到的高频词。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不可或缺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到在计算力方面,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存储力方面,到2025年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每秒197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位居全球第二。

这表明,算力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关键的生产力,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争之地”。

“在智能时代,算力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如同电力跨越到电力网,算力网是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论坛中表示,建设中国的算力网仍然面临核心算力供给、通信连接、算力调度等方面的技术挑战。

对此,鹏城实验室提出了“中国算力网”创新计划,在“中国算力网”核心枢纽-鹏城云脑的强大算力基础上,鹏城实验室训练了鹏城·脑海大模型,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源开放的自然语言预训练大模型底座,支持重点领域模型应用,助力国产自主创新的大模型生态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算力,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单纯提高算力不是万能药,更要考虑AI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表示。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沈向洋则认为,“由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大模型将席卷各个垂直行业,算力是关键门槛,而数据和人才同样不可或缺。”

沈向洋提到,大模型是一个融合技术、市场、治理等多要素的概念,将深刻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经济、社会和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大模型的迅猛发展,如何驭之以道、律之以法、束之以德,有效释放技术突破的力量,在安全和发展中取得平衡,让技术融入社会、造福人类,是人们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更应服务于公共利益

从文生文、文生图到文生视频,从AI辅助手术机器人到AI教学助手,从做咖啡到编代码,从刷脸支付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给大众带来更新的生活体验和生产方式,然而“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相加,是要通过新技术通过生产力,为各行各业赋能。

在李国杰院士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更应考虑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他提到,中国要结合国情,走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人工智能技术应当更多地用在材料、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提出了两点思考,“第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大模型,大模型解决我们工业什么问题,这个是必须要明确的,不是为用大模型而用大模型,要有位置导向。第二是涉及工业数据和工业知识怎么跟大模型结合起来,产生落地效果。”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针对生产力的问题,也要考虑其对生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和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认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在谈到“AI+教育”时强调,一定要重视对知识体系的搭建,要把知识体系、思维体系、执行体系、创造体系等都构建起来,并融会贯通,让孩子们的所学都能被运用到具体行为中去,实现“知行合一”。

在讨论环节,与会院士们还就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应用场景、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但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其中的问题和挑战,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