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陈泽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2/19 23:48:05
选择字号:
“天涯侠医”莫智峰:我在非洲过春节

 

2月9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本应是家家户户团圆的节日,而第一支由深圳独立组建的援外医疗队却在万里之外,驻守在非洲的赤道几内亚。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医生莫智峰,正是援非医疗队的一员。

他所在分队的驻地,位于赤道几内亚(简称“赤几”)的最大城市——巴塔。

在巴塔,电力不足、用水紧缺都是常事,莫智峰一行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方法总比困难多:电力不足,他们搜刮出一台二十年前的老发电机,修修补补,勉强发电;自来水长期断供,他们先是专人值班“守水”、外出购水,最后在中资机构协助下,重新启用了废弃的水井,再次向下钻探60米取水,有效缓解了驻地的“水荒”。

更重要的是,医疗设备严重不足。

医疗队继续发挥“非洲拾荒”精神,从历届传下来的物资中翻找可用的医疗器械。人人化身“维修工”,一边摸索,一边向国内远程求教,成功修复了裂隙灯、心电图、B超、监护仪和雾化机等设备,为正常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来自中国的医生们披荆斩棘,关关难过关关过。

第33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出发前合影 受访者供图

与HIV擦肩而过,“刀尖上舞蹈”的手术

在巴塔,莫智峰负责大外科的工作,经常需要进行急性肠梗阻、疝气、甲状腺等手术。当地的手术室十分简陋,为了尽量无菌操作,他洗手需要请护士帮忙打开水龙头。手术器械也有问题,手术钳夹不紧,电刀只有一台国内捐赠的,且经常坏。

但莫智峰始终牢记队长所言:“在这简陋的工作环境下,做出成绩,才是我们医疗队的价值所在。”

赤几位于非洲大西洋海岸,属于赤道多雨气候,蚊子和苍蝇滋生,疟疾、伤寒流行,艾滋病的流行率也较高。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以及医疗制度不完善,传染病并不作为手术患者的常规检验项目。

莫智峰第一次接触艾滋病病人时,没有术前检查便为其做了手术。当术后看到患者的化验单显示阳性时,他脊背发冷,僵在原地。仔细回想手术时的每一个操作和每一个细节,确定自己做好了防护、没有发生暴露后,他才慢慢回过神来。

莫智峰(左)为病人做手术 受访者供图

当地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不高,每次手术,莫智峰都心惊肉跳。助手常常有职业暴露的高风险行为,如使用过注射器后没有及时处理,锋利器械和普通器械在手术台上混放,甚至给艾滋病患者治疗时还发生过喷溅。

莫智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防范。结合外科的专业特点,在进行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手术或治疗前,他都会严密地佩戴好口罩、帽子、面屏,同时戴双层手套,加穿一次性手术衣,更把手机屏保换成了艾滋病预防标识。

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患者、对家人、对医疗队、对国家负责,莫智峰在自己的援非日记中写下,“这一袭白衣,是理想,是热爱,是责任,更是面对疾病的勇气。”

时刻把救治病人放在第一位

一天下班后,莫智峰一行人驾车返回驻地,突然接到了急电:医院来了一个小孩,臀部有个包块,走起路来十分疼痛,希望他能回去看看。车上的医疗队医生都为此感到紧张和关切,毫不犹豫地掉头回医院。

赶到时,莫智峰看到了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孩,右臀部有一个5到6公分大小的包块,而且有明显的波动感。莫智峰判断这是一个臀部巨大脓肿。

男孩的妈妈Luz告诉莫智峰,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个月了。莫智峰不禁询问她为何不早些治疗。Luz回答:她和家人一直都在等待中国医生的到来。当地治疗费用十分高昂,微薄的工资让她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她和家人更相信中国的医生,认为中国医生的医术更加高明。

看到小孩痛苦的神情,莫智峰认为手术不能再拖了,在其他医生的帮助下,他小心翼翼地将臀部脓肿切开,排出了大量的脓液,约有20至30毫升。手术后,男孩的疼痛已极大缓解,第二天便能活蹦乱跳地来医院换药了。

医疗队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医院,还需要经常外出义诊。一次,他们前往中南省埃维纳永市吉布洛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义诊。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村民中竟然有人知道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医生,让莫智峰感叹中国医疗队在赤几影响力之深远。

医疗队为当地居民义诊 受访者供图


这里远离城镇,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疟疾和伤寒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两大杀手。看到有中国医生来义诊,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奔走相告,甚至很多当地居民一大早步行2个多小时赶来就诊。

赤几人民对中国医生的深厚信任与殷切期待,让莫智峰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决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有苦有甜,当援非医生很开心”

当中山七院一发出深圳召集援非医生的通知,莫智峰就报了名,并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

他幼时体弱,时常生病住院,自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他很喜欢《天涯侠医》这部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前往世界各地为受贫困和疾病困扰的人们提供医疗援助。这深深地触动了他,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在援非医路上生根发芽。

莫智峰原是专科医生,曾在妇产科工作,后来从事儿外科工作多年,在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来到中山七院后,他经过两年的系统培训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并快速胜任急诊与灾难中心的工作。在非洲,看病不细分专科,需要的是能够全面处理各种医疗问题的全科医生。

“在这边做医生,其实是很高兴的一件事。”莫智峰说。中国的医生在赤几备受尊重。每次看诊结束或做完手术后,患者总是对中国医生深表感激。

同时,医疗队也帮助了不少当地的华人。有一位华人商场五金店的工人,因甲沟炎严重来到驻地求助。莫智峰便在驻地为他完成了拔甲手术,解除了病痛。能在异国他乡为自己的同胞提供帮助,传递中国人之间的相互关照与支持,这让莫智峰十分高兴,也强化了他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莫智峰为当地的中国工人治疗甲沟炎 受访者供图

援非生活虽苦,莫智峰却在其中品味出了深厚的快乐。幼时的梦想开花结果,他成长为一名具有更广阔视野和更深厚责任感的医疗工作者。

广东省自1971年起向赤几派遣援外医疗队,良好的声誉在一代一代援非医生的行动中传承下来。尽管莫智峰不能回到祖国过春节,但能为祖国的援外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赤友谊添砖加瓦,亦是一个幸福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