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湫莎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2/15 9:43:29
选择字号:
我国70%的粮食蔬菜品种沐浴过海南的阳光雨露

 

这个春节,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刘毅带着从实验室里培育出的200份节水抗旱稻“样板苗”,来到位于海南陵水县的上海市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加代”。在上海,水稻一般一年一季,如果春节期间在海南插秧,四五月便可收获一季。通过上海与海南的轮番种植,一年就能“挤”出两季稻。
      
曾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也是上海农业领域首个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节水抗旱稻,就是从海南省陵水县光坡镇米埇村的15亩田起步的。如今,它已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下一个目标是在全国新增一亿亩水稻种植面积。
      
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最新印发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南繁硅谷将逐步成为国家种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制高点,以及中国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最前沿。为了这一目标,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人员在冬季像候鸟一样南飞。“我们这次带来了耐高温、耐盐碱、抗除草剂的稻苗,希望培育出更多优良性状品种,以适应更多复杂多变的环境。”刘毅说。
      
上海稻种在“一带一路”国家播种
      
早上7点起床,沿着节水抗旱稻南繁育种田地巡视一圈,需要40分钟。这里种植着从全国各地筛选鉴定出的节水抗旱稻育种中间材料,绿油油的稻苗标记着各种名称代号,“暗中”比拼着“体力”“耐力”和抗病能力。经过南繁基地的育制,它们中的佼佼者将被推广到全国试种。
      
“这次带过来的是经过分子检测、富含各种绿色抗性基因的稻苗,还有通过花药培养分化的稻苗。”刘毅介绍说,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这些通过精准育种定向选育的育种中间材料,借助海南的光温条件快速加代,能更快稳定下来。
      
尽管节水抗旱稻是出了名的“不挑地”,但科学家们仍需要为不同地区培育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比如“样板苗”中有一些特别耐热的品种,就是为我国南方地区及“一带一路”国家定向选育的稻种。
      
今年春节,刘毅在南繁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中心约300亩试验田的水、药、肥。由于节水抗旱稻只需在出苗、分蘖、孕穗灌浆三个阶段灌溉三次“跑马水”,对化肥的依赖也大大下降,他开玩笑说自己的工作有点小悠闲。而且,“今年春节海南天气晴好,苗都长得不错”。
      
这正是上海市农业基因中心节水抗旱稻研发团队的初心:既让中国的水养得起中国的稻,又让农民摆脱繁重的劳动。
      
瞄准更多高品质绿色安全农产品
      
陵水县光坡镇米埇村气候适宜、地势高。2000年前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在这里租下15亩地,开启了节水抗旱稻的研究。
      
100亩、300亩、1000亩……随着南繁育种需求的不断升级,这里已经成为上海市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一批批农业专家来到这里开展育种科学研究。如今的中国餐桌上,70%的粮食蔬菜品种都沐浴过海南的阳光雨露。
      
“最初的南繁是非常艰苦的,可谓‘又难又烦’,现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现在经常能碰到年轻人,学生也很多。”刘毅说。
      
农业科研的一个特点是吃饭时间不由自己掌控,有时候抢种、抢收后要忙到天黑。现在,基地设有专门的办公小组负责后勤保障,春节期间食堂照常开门,只要在小程序预订好饭菜,无论工作到多晚,食堂保温箱里都会有热气腾腾的饭菜。
      
除了继续培育节水抗旱稻,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还响应国家提出的“南繁硅谷”建设目标,将目光瞄准了更多高品质的绿色安全农产品。去年,陵水县、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等联合成立陵水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旨在推动绿色水稻及各种经济作物的产业升级。
      
“现在提到南繁,科研人员都抢着要来。”刘毅说,年后,基因中心的同事们会陆续过来,田间也将忙碌起来。

(原标题:如今中国餐桌上,70%粮食蔬菜品种都沐浴过海南的阳光雨露——上海科学家“南繁硅谷”育种忙)

Baid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