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祥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3 9:58:50
选择字号:
杜祥琬院士:从“两弹一星”谈科技自立自强

 

文|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 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中国科学院编,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

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建设科技强国”,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上天、入地、下海”,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大国重器……一项项“国内首个”打破国外封锁、夯实自主创新之基,一个个“国际首次”突破科技前沿、彰显中国创新贡献。如今,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早已尘封于世,但那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以及他们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留下的闪光足迹,必将永远镌刻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本书讲述了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希望以此致敬先行者,激励后来人,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科学精神,在新时期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征途中,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近日,《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中国科学院人的75个首创故事》一书正式出版。该书讲述的75个首创故事,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科学院人完成的一个个“国内首创”和一个个“国际首次”。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则早已尘封于世,但那些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留下的闪光足迹,将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读了这本书,我深为感动。
本书开篇即《中国核事业的先行者》,记录了中国科学院在“两弹”研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贡献。刚刚过去不久的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而文中的故事再次将我的记忆拉回那个形势严峻却又催人奋进的年代。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国家需要稳定的环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年轻的新中国却受到西方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两弹一星”。
1958年1月8日,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九局,九局负责核武器研制和核武器试验基地的建设。它成立后,按照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开始具体实施核武器研制与生产的计划。1957年至1958年,苏联派出技术专家指导工作,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协定中最重要的内容——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技术资料,却迟迟没有到来。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迫使中国必须自力更生搞出“争气弹”。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596”就是这么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邓稼先从美国回来,组织上找他谈话:去搞那个“大炮仗”怎么样?老邓知道,“大炮仗”就是原子弹,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从此,他开启了为核弹奔波的几十年征程。我在他手下工作多年,目睹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直至生命尽头。他说,他只是成千上万核武器研制人员中的一个代表。
当年,在党中央和国家专委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经济代价、较少的核试验次数,突破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技术,实现了核弹的小型化、武器化,达到了先进的核武器设计水平,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道路。中国科学院为我国研制核武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尖端武器实现自立自强是完全可能的。而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许多熠熠生辉的片段皆与中国科学院息息相关。除了面向国家“上天、入地、下海”等重大需求,无论是解决世界声学难题的中国方案,还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的诞生等,皆是突破科技前沿,彰显中国创新贡献;一粒种子的“持久战”、凭“空”造淀粉、中国锂电池“突围记”等,这些“源头活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势能;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维生素到首台国产医用B超仪、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等,惠及人民健康,夯实健康“底座”。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要实现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作为科技工作者,第一,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 近平 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意义,理解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和人才;第二,要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第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集中解决好“卡脖子”问题;第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第五,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第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高水平开放与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并行不悖,只有不断探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有开展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础。同时,只有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科技强国是战略目标,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仍有待本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意志,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多方面做出不寻常的努力。
我相信,这本书中的75个生动故事可以激励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科学精神,潜心科研、激发更多原始创新,在新时期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也为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