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经典与前沿’”项目的首场直播在中国人民大学校举行,这次直播的主题为“从《技术封建主义》审视数字经济下的虚幻自由”。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老师李直与学生进行了互动。
《技术封建主义》的作者塞德里克·迪朗是法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评论家,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的经济系教授。近年来,他对技术经济的研究颇具特色。致力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对于数字时代下的隐私、数据安全、算法决策等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试图揭示这些技术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社会结构和经济逻辑。并希望有更多读者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本书中,他深入分析了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变化与经济逻辑,并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技术巨头如何利用其市场地位和数据优势,形成一种类似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
《技术封建主义》封面。出版社供图。
?
在直播中,李直首先对这本书作了评介,随后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有学生提出平台在虚拟空间中如何实现垄断地位的问题,李直表示,虽然平台经济中没有明确的“平台所有权”概念,但平台通过算法优化和用户数据实现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用户数据的产权界定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个人往往缺乏与平台谈判的权利。他进一步分析,平台通过绝对地租(类似于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级差地租(对土地经营的垄断)两种方式保证其垄断地位,并利用巨大的网络外部性,让用户成为忠实用户,甚至封闭在特定平台内,形成类似地租的垄断现象。他强调,平台经济与地租经济在垄断地位的实现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复杂和隐蔽,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监管。
有学生提出,“技术封建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文化是否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桎梏?李直认为,技术乌托邦主义者曾认为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信息的流通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然而,他也揭示了技术的另一面——在算法推荐和平台控制下,人们的思想可能会趋于统一化。因为互联网和平台时代既带来了传输上的便利,也形成了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要抵御这种趋势,关键在于个人是否善于挖掘和进行自主判断。所以,需要大家保持批判性思维,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以抵御技术可能带来的思想文化桎梏。
还有学生关注到平台经济中生产者的依赖问题、劳动强度控制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台在广告投放等商业行为中考虑用户跨平台影响力等问题。对于金融科技专业的学生应如何在技术创新与金融业务之间作出努力,李直建议他们首先要深入理解金融活动的本质,并推荐了《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和《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等书籍。
李直还就当前信息获取方式变化导致深度思考减少的现象,即“信息茧房”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他鼓励大家构建强大的世界观和独特的知识网络,深入阅读原点著作,了解学者们在每个看似正确且抽象的命题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他通过自身在B站、抖音等平台搜索内容并转化为教学素材的经验,说明如何运用自身知识结构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避免成为碎片化知识的奴隶。
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和主办,旨在鼓励学生阅读与思考,立足既有经典,关注前沿研究,通过“生生共读、师生共研、师师对谈”等形式,探讨各类时代议题和经典话题,促进对新现象的新思考,以及对既有经典研究的再认识,以学术之思积极回应时代之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