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精心策划的品牌科普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科普微展览,在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展览以“城市自然守护者”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彩的科普内容和互动体验,向广大市民普及城市生态保护知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
本次展览正值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了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多个顶尖科研团队,共同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展览为期一个月,将在北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楼临展厅对公众免费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学习。
展览围绕“守护城市中的山川河流”“守护城市中的候鸟湿地”以及“守护城市中的乡土动物”三大主题,通过丰富的图文展板和多样化的互动装置,展示了科学家们在城市生态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感人故事。
在展览现场,上海海洋大学李晨虹教授团队开发的新型入侵物种检测试纸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创新技术利用环境DNA检测原理,能够高效、低成本地识别出缅甸蟒、巴西龟等多种入侵物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李晨虹教授介绍,该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并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公众科学项目和科普活动中,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
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崇明东滩鸟类研究中所使用的环志工具、鸟哨、水上全自动采样和水环境数据采集平台等科研设备,以及AI猴脸识别系统等前沿科技。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态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科普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小小科学家”展区,展示了来自上海市中小学的优秀科创成果。这些探究课题涵盖了城市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通过参观学习,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开幕现场,参与展览内容策划的科学家们与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青少年科学诠释者”的学生代表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参与的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的谢汉宾博士还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科普微讲座,介绍了上海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及科学家们在本土珍稀物种极小种群恢复工作方面的最新进展。
与科学家面对面,主办方供图。
?
上海自然博物馆表示,“与科学家面对面”科普微展览是其长期致力于科普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未来,他们将继续与科研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的科普转化,培养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同时,他们也将为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和交流机会,让科学走出实验室,走进寻常百姓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