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10/4 22:41:23
选择字号:
从18分到数学巨匠 他的人生随处都是起跑线

 

对于一些人来说,数学课可能是学习生涯中最痛苦的回忆之一。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这样说:“数学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武器,作为各门科学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在很多领域中已起着关键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种精确的语言和一个有力的工具,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着李大潜的数学人生,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那次测验

李大潜只考了18分

4岁上小学,9岁跳级考入中学,15岁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从此与数学结下一生之缘。拿着天才少年的人生剧本,李大潜的少年时代却没有在数学上表现出特别的天赋。恰恰相反,初中的第一次数学测验就给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打击。那次测验李大潜只考了18分。

60分及格,老师规定少一分要用戒尺打一下手板,这意味着李大潜要被打42下手心。或许因为李大潜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担心打的次数太多他吃不消,又或许是不想让他对于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和乐趣,老师最终没有落下戒尺,而这个行为所释放出的善意让李大潜彻底改变了心态。

王宁:说您初一第一次考数学考了18分。为什么?

李大潜:实际上我是想交头卷,考试想第一个交卷,总想出一下风头。

李大潜:我的同学还在小学念书,他们念六年级了。知道这个事情,都到我家里的窗口唱了“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个18分。”

王宁:这样做对您当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大潜:从此以后考试从来不交头卷,用好多办法验证了没有错误再交上去。这个对我一生当中都有启发作用。追根溯源来讲我严格的治学态度是从这开始的。

“只要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处处都是起跑线”

少年时期一本《趣味几何学》打开了李大潜对数学的渴望,15岁上大学,19岁留校任教,李大潜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但他认为,一生当中随处都是起跑线。他说,“只要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处处都是起跑线”。李大潜坚持,学好数学不能靠刷题,激发兴趣很重要。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他希望让数学回归本源。为此,他撰写了《圆周率π漫话》《黄金分割漫话》等书籍,参与主编了《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第六版)。

王宁:您觉得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李大潜: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那个知识教给大家,不要讲得很啰唆。

王宁:那我们能理解为其实好的数学老师就是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话,深入浅出地告诉你这个事的原因、道理、解决方法?

李大潜:你听了以后,觉得这个不难,那这个老师就是高级老师了。老师讲的内容有的学生觉得很高深,了不起,那个老师肯定不行的。

数学是他的第二生命

李大潜为数学领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在学生们的眼中,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老师,更是一个叱咤数学江湖的侠客。李大潜说,数学是他的第二生命。1959年,李大潜在数学家谷超豪的带领下研究超音速绕流问题,60年代取得一定突破,1985年在美国出版他们的第一本英文专著。这项研究的开启比国外的同类工作要早十余年。

从1974年开始的十二年间,为了解决石油紧缺问题,李大潜六次带队到江汉油田考察,研究石油开发当中的电阻率测井问题,建立了电阻率测井的数学模型和方法,研制出微球形聚焦测井仪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最近十年来,李大潜又开始系统研究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精确同步性和逼近同步性理论。他说,自己探索数学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来。

王宁:您有一个什么样的愿望,您觉得实现了它,您的数学人生就无憾了。

李大潜:希望能做得更好一点。人尽管年纪大了,精力也衰退了,但还是要不断追求,不断地拼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前进,这个是我觉得一个比较要紧的东西。作为一个真正为数学奉献一生的人,这是个最起码的要求。

王宁:永远做攀登者。

李大潜:永远地,永远地做,不管大小,不管这个效果怎么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