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4/1/26 12:59:03
选择字号:
最新研究:小恐龙或振动带羽原始翅膀惊扰猎物

 

中新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韩国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小型杂食和食虫恐龙可能会扇动小巧、有羽毛的原始翅膀,把猎物从隐藏处惊吓出来。

论文作者制造出一只名叫Robopteryx的机器恐龙,用于研究蚱蜢对不同的潜在惊吓行为作何反应,推断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解释为何在某些类型的恐龙中,羽翅的演化早于能够飞行。

该论文介绍,虽然人们已经发现大量有羽恐龙物种遗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名为廓羽盗龙类的类群被发现有羽状羽毛——飞行所需的那种羽毛。化石研究表明,它们最初发展出小而原始的或者说雏形的翅膀,没有强壮到足以飞行,其功能迄今未明。

在本项研究中,韩国多所高校科研人员合作,他们假定这些雏形翅膀被用于“惊扰捕猎”(flush-pursuit)觅食,这一捕猎策略在多种现代食虫和杂食鸟类物种中可见,如走鹃(Geococcyx californianus)和小嘲鸫(Mimus polyglottos)。这一策略中,捕食者展示出翅膀和尾巴上颜色对比鲜明的羽毛惊吓猎物,使之从隐藏处逃出,从而可以追踪捕获。

论文作者用机器恐龙Robopteryx来测试他们的假设,Robopteryx基于一种廓羽盗龙类的恐龙尾羽龙(Caudipteryx,两足、孔雀大小的捕食者,生活在约1.24亿年前)的体型、外形,以及估测的运动范围所制。随后,他们用Robopteryx模拟了一些惊扰捕猎行为的变化,包括完整地从张开雏形翅膀并竖起尾部、伸展停顿、然后收回,并观察蚱蜢对这些展示行为的反应。此次选择用蚱蜢,是因为它们对惊扰捕猎行为有反应,并属于直翅目,该目昆虫与尾羽龙曾共存于同一时期。

论文作者发现,使用雏形翅膀展示惊扰行为,与蚱蜢逃走的可能性(使用翅膀雏形时有93%的测试蚱蜢逃离,不用则是47%)以及Robopteryx在蚱蜢逃走时与蚱蜢的距离,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他们还发现,翅膀雏形上有白斑以及尾部有羽毛,与蚱蜢逃离可能性显著相关。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用Robopteryx测试得出的结果支持了惊扰捕猎假说,这也为有羽毛的翅膀和尾部最初在恐龙中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完)

(原题:最新古生物学研究称,小恐龙或振动带羽原始翅膀惊扰猎物)

Baid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