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科技成果对接发布会在烟台举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主任段继周、研究员田惠文出席活动,并做题为“海洋工程缓蚀新材料防腐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大会报告。
田惠文进行路演报告。海洋所供图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海洋腐蚀总成本超过1.3万亿元,约占我国GDP总值的 1.1%。海工装备90%以上是钢结构和混凝土材料,每生产1吨钢约排放1.83吨二氧化碳,每生产1吨混凝土排放1吨二氧化碳,因此,做好海洋防腐工作,遏制高碳排放材料消耗,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据了解,近年来,海洋所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带领下,依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围绕南海和深远海域服役的极端腐蚀环境展开缓蚀材料创新和工程技术攻关。聚焦重大海工结构缓蚀防腐材料性能衰减、功能短板、机能欠缺三个卡脖子难题,团队率先提出了通过低维石墨烯催化、二维水滑石靶向、三维金属有机框架响应对缓蚀剂进行多维度集成负载,已形成气、液、固三相态新材料,生态化、速效化、靶向化、机敏化四种新技术,为海洋工程量身定制高性能、多功能、强机能的成套化缓蚀防腐方案。
目前,该团队与中交、中海油、中船重工、中核工业、中国兵工集团合作开展成果转化与工程推广。
对接活动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四大领域的10个科技项目纷纷亮相,100余家研发机构、企业、投融资机构参加活动,寻觅技术流动、转化合作的机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