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琰,卫玉相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1/16 12:06:52
选择字号:
百亿基金落地北京经开区,各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北京开始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在北京经开区成立,上海、深圳、湖北、河北等地也从2023年开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人形机器人能否在2025年实现量产一直是行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可能在2024年比较强劲,但于2025年实现量产仍有一定困难。

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在北京经开区成立。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经信局”

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在北京经开区成立。此外,目标规模为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注册落地经开区,将助力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形机器人如今正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注意到,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经开区从2023年8月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上海、深圳、湖北、河北等地也从2023年开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北京市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下称“北京经信局”)官网介绍称,前述专家委员会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在技术路线探索、项目把控、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澎湃科技注意到,当前,在北京经开区,不仅有省级平台和人才的汇聚,还有省级产业基金的落地。

根据北京经信局官网消息,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5亿元,将围绕国家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经开区早已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2023年8月,北京经开区对外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其中提出聚焦人形机器人,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并建设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园,建成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生态良好、综合实力显著的国际一流机器人产业基地。

同年11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简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正式注册,这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据了解,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该创新中心将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以及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

目前,北京经开区已汇集机器人企业110家,已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预计到2025年,亦庄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达到百亿规模。

多地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当前,国内如上海、深圳、湖北、河北等地从2023年开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并鼓励研发相关产品。开源证券曾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多模态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2024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正在开启。

上海方面,2023年3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其中提出,力争到 2025 年上海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 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2023年11月14日,在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临港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

深圳方面,于2023年5月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 (2023-2024年)》,明确指出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也于2023年5月发布《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省内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面向未来产业,开展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原创性研发,对相关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出上一年度的增量部分给予补助单家企业补助额最高可达 100 万元。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于2023年3月出台《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重点在五个方面发力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指出,编制机器人创新应用案例集推广100 项基于“机器人化”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对牵头参与重点项目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按“机器人化”项目金额的 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多地开始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到2025年能否真正有望实现量产?此前,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首席科学家、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教授向澎湃科技指出,量产能否实现,并非是简单的0或1的问题,而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一进程涉及到人形机器人系统中许多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逐一实现,然后再进行整体的量产。

另有业内从业者向澎湃科技坦言,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可能在2024年比较强劲,但于2025年实现量产仍有一定困难,“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得看综合实力,产业链、研发生态是否完善很关键,目前可能只有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有实力”,该从业者指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