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金葆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5 8:16:00
选择字号:
读博时的论文撤稿了,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

 

编译 |戚金葆

撤稿对大多数学者来说都是噩梦。但对于博士后安德鲁·安德森来说不太一样,撤稿经历除了给他带来“觉得自己像个骗子”的第一波冲击后,并未成为他科研事业的绊脚石,“反而可能是成长的垫脚石”。

安德森目前在美国波特兰里德学院生物系做博后。不久前,《进化》杂志撤换了他读博时在导师亚当·琼斯指导下进行的一项研究论文。这项研究主要揭示了性选择塑造了人类基因组对男性性激素的反应。

以下为安德森的自述:

论文发表后不久,便有另外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问题。他们本要跟进我们的研究,并采用更广泛的动物群体作为样本,但其中一项实验结果并没有得出与我们一样的结论。于是,他们又尝试用我们的数据重新计算,甚至还得到了一个相互矛盾的结果。进而他们发现了我们计算中的错误。然后他们通过邮件,详细告诉了我这一情况。

看到这封邮件我感到很羞愧,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我让我的导师失望了。我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他们可能出错了,或是没有验证其他特征什么的。我先给导师发了封邮件寻求帮助,然后通过分析验证后发现,我确实错了!那一刻,我脑中一片空白,甚至现在回看当时给发现问题的研究人员的回信,都能感受到当时的尴尬和无措。

在了解情况后,我的导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告诉我如何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他建议我们用新的方法再制作一个表格,并把有变化的部分补充说明,然后与《进化》杂志的编辑沟通说明前因后果,询问是否可以提交新的材料来做解释和更正。

杂志那边积极地接受了我们的新文件,并告诉我们,杂志的编辑团队和出版商的修改团队会讨论决定最后如何处理。几周后,我收到杂志那边撤稿并重新提交的通知。

以前当我听说有关撤稿的新闻时,通常都是关于科学家有各种各样不道德的行为,我担心我的经历也会被这样看待,害怕以后被当作是“失信”人员。但后续重新提交的工作让我慢慢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

无论是我的导师还是杂志编辑,他们都把重心放在了“确保信息正确”的工作上面,所以在整个改稿过程中,我逐渐放松下来,专注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后到现在,撤稿经历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负面影响,如今我已经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

人人都会犯错,我也不例外。这次经历后我了解了审稿有相应程序,虽然不常见,但撤稿、重新提交等情况似乎比我想象的要多,同时让我明白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必修课”。

我希望从我身上,科研工作者们能够收获“允许一切发生”的心态。遇到问题不要惊慌失措,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交给杂志社,他们有相应的政策和程序来解决问题。这就像我们作为科学家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一样,在实验室里犯了错误或者出了什么问题,你不能忽视它,而是要想办法解决它,然后完善论文,最终收获成果。

参考文献: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3/12/15/i-felt-like-a-fraud-a-biologist-goes-public-about-a-retraction/

Baid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