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成宽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1/4 23:05:34
选择字号:
我国科学家发现火星晚亚马逊纪的风成作用较强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火星轨道浅表探测雷达(SHARAD)的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揭示火星埃律西昂平原的一个撞击坑的分层结构演化历史,进一步分析表明,火星在晚亚马逊纪的风成作用较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

  ?

受访者供图

埃律西昂平原位于火星南北半球分界的过渡带,是研究火星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历史的关键区域之一,它经历了流水、风成和火山作用等复杂地表改造过程。以往,研究人员已经对该平原的宏观地质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然而,针对该平原区域结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区域地质过程对于理解埃律西昂平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房鹏博士说。

此次,科研人员利用火星轨道浅表探测雷达SHARAD的观测数据,对埃律西昂平原中东部的一个掩埋撞击坑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该掩埋撞击坑内基本存在两层地下反射,其中浅层反射几乎覆盖了整个撞击坑,而深层反射仅覆盖了撞击坑西南的部分区域。

“我们推断,该撞击坑的上覆层为表土与熔岩流混合物,密度较低;下覆层和底层是致密熔岩流。此外,下覆层和底层之间存在一个薄层。”房鹏说,同时沉积速率分析表明,火星在晚亚马逊纪的风成作用较强,这与火星晚亚马逊纪中低纬度普遍存在的风蚀环境相符合。

房鹏认为,这项研究对认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浅表沉积物质来源和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