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4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研究成果率先阐明了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对于公众健康而言,相关成果为肺癌的早筛提供了新型真菌标志物;在疾病治疗领域,该成果将极大推动基于靶向真菌的肺癌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新策略的发展。
最新一期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癌细胞》)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慧/刘宁宁联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填补真菌和肺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空白。
据了解,联合团队从肿瘤组织内分离并鉴定出促进肺癌发展的真菌菌株——聚多曲霉,通过整合多组学技术,解析了真菌微生物组的患者不同组织部位内的种类与分布特征。他们阐明了肿瘤内真菌——聚多曲霉通过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促进肺癌发展的机制;同时证实聚多曲霉在肿瘤内的富集与肺癌患者的较差预后密切相关。
既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内微生物组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肿瘤内微生物研究为癌症的诊断、筛查和治疗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此前,该联合团队突破了技术“瓶颈”,构建出膳食营养、瘤内四界微生物组(细菌、真菌、古菌、病毒)、代谢物、蛋白质、免疫状态—健康效应之间的关联和时空演化规律图谱;建立了一整套真菌微生物组研究的标准操作规程,目前,已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在中国多家医院投入使用。据悉,该联合团队还建成大规模、广覆盖的直肠癌患者肠道四界微生物组及互作网络数据库。上述成果均为本此研究成果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完)
(原标题:中国专家率先阐明真菌菌株——聚多曲霉促进肺癌发展的机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