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8/15 16:34:37
选择字号:
800多项成果“零转化”对得起上亿科研经费吗?

 

广西审计厅近日披露的一份审计报告显示,当地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个老问题,但是,一所学校花了1.31亿元科研经费,搞了800多项研究,没有一项得以转化,的确扎眼。“零转化”指向的是人们关于科研投入是否打了水漂的诘问,是关于大学的科研机制是否出现“空转”的担忧,是关于一些科研人员有没有浪费甚至骗取宝贵科研经费的质疑……围绕“零转化”带来的诸多疑问,当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审计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单单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当然不足以说明科研人员不给力。比如,基础科学研究往往耗时较长,很难很快出成绩。尤其是一些“从0到1”的基础性研究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研发周期,这个周期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三五年,甚至十数年;还有一部分基础科学研究,比如探究黑洞、破解数学难题、寻找上帝粒子等等,为的是揭示科学现象、探究科学规律、拓展未知空间等等,几乎与“转化”无关。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短平快的转化”就一定比“十年磨一剑”更优;不能肤浅地以“有用”“无用”来评判科学研究的价值;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年度的成果转化情况,作为评判一所大学、一个科研院所科研贡献大小的唯一依据。因此,在看重成果转化率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按照科研项目的性质、研究目的、研究周期的不同,在考核评价上严格遵循科学规律,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

反过来说,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解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造福国家和社会,尤其是应用研究为的就是经世致用。能否实现转化、能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无疑是考察一所大学科研贡献、科研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对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我们既要有“别太着急”的耐心,也要有“不能不急”的紧迫。尤其要警惕那种唯项目、唯论文、唯课题的倾向,避免科研工作变成一种“数数游戏”。

在应用研究上,一些人认为应该在项目立项时加强应用价值评估。实际上,眼下,在一些高校里,“立项”就意味着可以拿到科研经费了,立项后,相关部门反倒寡于监督考核了。这也助长了“以立项代替研究、以论文代替成果”的不良风气。此种考核评价及资金拨付方式也应尽快改革和完善,否则,“研究跑到一半就戛然而止”的情况就难以根治,科学家智慧被白白浪费的情况就无法杜绝。

此外,科研项目转化率低还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有很大关系。毋庸讳言,近些年我国诸多高校里,科研成果躺在实验里“睡大觉”的情况比比皆是。与之相对的是,很多产业、企业因为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而缺乏竞争力。因此,拓宽渠道、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块转化仍是当务之急。

指望所有搞科研的科学家、教授、研究员同时做一个长袖善舞的成果转化推销员,不太现实。不妨借鉴一些高校先进经验,建立工研院等专业对接平台、打造专业团队专门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尽快把纸变成钱。

800多项成果“零转化”对得起上亿科研经费吗?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但从“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时代召唤和人民期盼看,大学还是应该把科研项目转化当一回事,让巨额财政资金投入,多些现实回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