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阳原7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29日表示,在新的时代,该所将更加重视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理论探索,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考古科研机构,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为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为成熟、完善的考古科学体系,为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在首次举办的考古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次考古科学大会,当天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遗址所在地河北省阳原县开幕,邓涛研究员致辞时作上述表示。
邓涛指出,本次会议冠名为“考古科学大会”具有深刻的寓意,旨在梳理考古科学的理念、方法及目标,研讨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与未来,探索使中国考古真正成为一门严谨、成熟、完善并高度国际化的科学体系的发展举措,聚焦考古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对处于世界考古科学体系中的中国考古学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言献策。
本次考古科学大会将回顾过去百年中国考古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目前中国考古所面临的形势、机遇、问题与挑战,分析中国考古学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发展方向、趋势与道路,为使中国考古事业在未来能健康、稳定、长足发展,能为中华民族复兴、国家软实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更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贡献考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邓涛介绍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从创建伊始就伴随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而发展,作为中国考古事业独具特色的一支有生力量,在过去百年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古人类演化研究的学术机构,以及该领域国际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始终聚焦“从鱼到人”演化脉络、东亚直立人来源、现代人类起源、中华民族祖裔群体演化过程等重大问题,与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为探源华夏族群源流和文化起源做出积极贡献,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云南元谋遗址、陕西蓝田遗址、广西百色遗址、陕西洛南盆地遗址群、山西丁村遗址、辽宁金牛山遗址、宁夏水洞沟遗址、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等,以及河南三门峡水库、重庆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等大型国家工程建设区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几代科研人员都留下开拓进取的身影,做出一系列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国家博物馆合作,正在该馆举办以“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为主题的大型展览活动,以丰富展陈内容系统展示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百年来的丰硕成果,实证中国有近200万年人类连续演化与文化发展的历史,华夏大地人类自古就对人类发展与文化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这次考古科学大会在泥河湾盆地举办,让我们有回归家园的感觉。”邓涛表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会努力建设好“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并使其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同时,完满完成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重要遗址的发掘及研究工作。(完)
(原标题:邓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将推动发展成熟完善的考古科学体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