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17 12:01:01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存在饱和效应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团队合作,在《焦耳》杂志发表论文《电力市场设计如何影响储能参与经济高效的脱碳进程》,关注了从早期到深度脱碳阶段,电力市场设计如何影响储能对降低运行成本与碳排放的贡献。

?专刊封面。受访者供图

全球对净零排放的迫切需求、储能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策的支持,推动着电力系统中储能容量的不断增加。在加州、德克萨斯州、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发现能量市场已经取代调频市场成为储能参与的主要市场。

储能可以利用低成本零排放的风能或太阳能进行充电,以替代化石能源来满足电力需求,从而实现低成本脱碳的目标。然而,在以北美为代表的自由电力市场中,储能主要追求自身利益而非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储能的充放电并非仅仅基于降低系统成本或碳排放的需求,还受到储能竞价、发电机竞价、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份额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团队研究了在不同市场参与方式下,储能对脱碳进程的贡献,建立了两阶段市场模型,通过储能投标和市场出清的算法和模型创新,考虑了以往被忽视的储能自身对市场出清结果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存在饱和效应,即增加储能容量可能会增加运行成本和碳排放。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有的储能市场参与机制不合理,现有市场机制要求储能与发电机负荷一样竞价,而储能的报价是基于其对未来电价的预测;但是在实际市场中,储能的充放电行为则会影响未来电价。因此,储能容量越大,其报价会越偏离市场需要,对系统的贡献也会随之降低甚至产生反作用。

研究显示,在现有市场机制下,更深层次的脱碳需要用户负担更高的电力成本。如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储能合理参与日前市场与实时市场,提高储能容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低成本脱碳。

论文第一作者为剑桥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2020届硕士秦鑫,通讯作者为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徐博伦助理教授,合作者为剑桥大学Ioannis Lestas教授、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郭烨副教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3.05.01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