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遇见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3/7/1 20:54:18
选择字号:
国科大首届本科生自述:9年科研时光、7篇一作、20封拒信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招收首届本科生。他们当中,有多位今年获得国科大博士学位,刘翼豪便是其中一位。

9年的光阴,刘翼豪曾在4座城市学习工作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是也曾收到过20余封拒信。回首过去,他说自己仍将永远保留着对生活的热爱。今天,一起看看他在国科大的求学故事。

从2014年到2023年,恍然发现,我在国科大已经度过了9年的学习生涯。这段漫长的时光,占据了我已度过人生的三分之一,见证了我的成长。

从本科到博士,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经历了无数次悲伤和喜悦,也经历了数不清的挑战和困境。然而,九年的时间又是那样的短暂。那个刚踏出高考考场的我,那个青涩又懵懂的我,那个充满期待和迷茫的我,仿佛就站在昨天,向我慢慢挥手。

回首这九年,我变得成熟稳重,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不知所措的少年。九年的岁月似乎只是转瞬之间,但它所带来的沉淀和积累,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刘翼豪本科毕业照

刘翼豪博士毕业照

9年时光,我与4个城市的故事

2014年夏天,当时的我刚从高中毕业,对于五花八门的大学专业只知道一点皮毛,对科研更是懵懵懂懂,只觉得神秘高深、遥不可及。可能是受到科幻电影的影响,从小我就对科学技术充满了幻想,有着一个当科学家、发明家的梦想,尽管当时其实对科研完全不了解,只觉得穿着实验服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很酷。

那一年,国科大首次招收本科生。于是,机缘巧合之下,我选择了国科大,国科大也选择了我。

我怀揣着对未知生活的向往,跨越3000多公里,从昆明来到北京,开启了在国科大的求学生涯。9年时光,得益于国科大提供的平台资源,我有幸在4个城市学习工作过:北京、珀斯(澳大利亚)、深圳、上海。

首都北京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它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充满着文化、艺术、科技的气息。

本科4年,我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和雁栖湖校区度过。玉泉路校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沿革。这里的古朴建筑风格和浓郁文化氛围,见证了无数大师在这里学习工作的历程。校园位于北京市区,交通便利,生活便捷;雁栖湖校区则是一个恢弘大气、风景优美的校区。校园坐落在长城脚下、雁栖湖边,景色秀丽,设施齐全,为大家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国科大玉泉路校区

国科大雁栖湖校区

国科大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本科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大量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十分繁重,曾经让我喘不过气,一度感到难以承受。

但是,当我进入研究生阶段并从事研究工作时,我意识到这些所谓的“重负”实际上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将不同的学科领域联系起来,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国科大的教授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科研一线的研究员,他们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让我们在本科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前沿知识。这些经历不仅为我打牢了基础,更让我在研究生期间迅速进入状态,找到了科研的感觉。

?

国科大课堂

在国科大,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访学。在大四上学期,我有幸前往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的西澳大利亚大学(UWA)交流了半年。

西澳大学坐落于珀斯市的西南片区,是“澳洲八名校”之一。学校为我们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特别邀请了西澳大学校友、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教授与我们共进晚餐,并给我们作学术分享报告。

Marshall教授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研究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在幽门螺旋杆菌假说刚提出时,曾遭到许多人的不屑和嘲讽,因为大部分人不相信有细菌能在酸性很强的胃酸里生存。

但Marshall教授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在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理论,他甚至不惜冒险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一起喝下了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患上了胃溃疡。

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自身亲身体验,Marshall和Warren提出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关系。这一成果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球的研究热潮。

报告结束后,Marshall教授还与我们亲切交流,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故事。他鼓励我们要敢于大胆假设、打破常规,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去证实自己的结论。他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明白做科学研究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还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践的勇气。

诺奖得主Marshall(左)与刘翼豪(右)

在珀斯的半年访学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深入探索了这座城市,开拓了眼界,丰富了文化体验。

我看到了大海、走过了沙漠、坐过了帆船、摸过了考拉、喂过了袋鼠、划过了皮艇、登过城市最高楼俯瞰夜景、与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吃饭自拍、与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一起创作绘画……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历都得益于国科大为我们提供的平台。

国科大访学学生在澳大利亚体验帆船项目

2018年本科毕业后,我保研到了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攻读博士学位。

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秉承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先进院的特色是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鼓励研究人员将论文落地,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先进院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涵盖生物、医疗、计算机、机器人、材料化学等众多领域。

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本科阶段,学习中大部分问题都有明确的标准答案,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吸收知识。而在研究生阶段,所面对的问题不一定有标准答案,甚至存在许多未被探索的领域,需要自己去发掘、探索、寻找问题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我的专业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目前,我主要从事图像复原与增强的研究工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同时也充满挑战的领域。通过图像增强技术,我们可以让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有噪声的图像变得干净、把图像中的雨雾雪去除掉、让黑白老电影变得绚丽多彩,甚至可以让低分辨率的图像成为高分辨率的图像。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相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拍照来记录生活和美景。图像复原与增强技术可以让摄影爱好者更加轻松地拍摄出具有艺术效果的照片,并且能够进行智能化的编辑修改。我很高兴自己提出的一系列算法已经可以应用于实际中,为该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国科大和先进院的学习经历,让我意识到,产学研这三个圈子需要紧密结合、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破解科技领域那些“卡脖子”的创新和技术难题。

课题组团建

在读博期间,由于课题研究的需求,我还有机会前往了上海某实验室实习交流。

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同行,拓宽了自己的交际圈,也了解到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进展,获得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技能,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水平。

除了学术上的收获,我还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这里是一个繁华美丽、自由包容的城市,充满着活力和创新氛围。在和当地人的交流中,我也更加了解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和多元文化。这些都是我成长中宝贵的经历。

课题组部分成员前往上海学习交流

在国科大的九年,是我急速成长的九年。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有幸在四座城市进行了学习和生活,领略了祖国的南北山河,感受到了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这些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与我的二十多封拒信

读博前,我看过很多人的读博经历和感受。有人说读博很痛苦煎熬,思路想不出来、实验做不出来、论文发不出来,甚至延期毕业是家常便饭;而有人则说读博很轻松自由,一年发2、3篇论文,毕业时手握10多篇论文的人也大有人在。

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其中的滋味。

尽管我现在已经完成了博士学业,但读博的几年于我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段历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不断地克服和解决。

有时候,思路卡壳,实验无法进行;有时候,论文被拒绝,需要反复修改;有时候,会与导师或合作者产生分歧,不能顺利地互相理解,需要用心沟通和协商。

科研的道路上,不顺利的事情十有八九。粗略估计下来,我在读博期间收到了超过20封的论文拒信(包括一作和非一作)。

我之前做过的几个课题,做了一年多才得到正向的反馈,期间我多次想过放弃、转变研究方向。我还有几篇论文被拒了5、6次之多,每次修改后重投,审稿人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强行吹毛求疵,表示不看好这个研究方向。

更令人惊异的是,我曾有2次十分荒谬的投稿经历。初审返回的3个审稿意见分别为strong accept(强烈建议接收)、weak accept(建议接收)、weak reject(建议拒绝)。但最终却因为各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理由,被AC(领域主席)拒绝。

我的理想和信心被一次次地挫败打击,直到现在,我仍然有几篇论文还在漫长的投稿过程中,可谓充满了艰辛。

经历过高潮时的洋洋自得,更经历过低谷时的郁郁寡欢。有无数次,自己曾深夜落泪,认真思考过要不要放弃读博。感谢当初选择坚持的自己,感谢当时给予我陪伴和鼓励的师友,也感谢羽毛球这项兴趣爱好给我的希望,最后终于也算是挺了过来。

见过高山才知仰止无穷,看过细水方知温柔穿石。

科研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坚持和耐心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毅力和定力,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当下的研究工作和遇到的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成功的进展。

我曾经有一篇论文被拒稿过3次,经过2年的辗转,最终还是发表在了不错的期刊上。还有另一篇命途多舛的文章,历经多次拒稿,但其中提出的一个指标,被阿里巴巴集团用在了一个国际竞赛之中。尽管当时那篇文章还没有被接收,但它却已经得到了工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一时的得失并不能说明什么。有时候,一个满意的结果可能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多一点耐心,长远地看待问题,很多事情最终都会有好结果。

几年的经历,充分磨砺了我的心志,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我学会了知足常乐,常怀感激,感恩已经拥有的一切,不再纠结于太多的得得失失,而是选择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我学会了耐住寂寞,不再急功近利,而是把眼光放长远,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学会了调整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再妄自菲薄,而是选择保持平静淡然的心态,拥抱生活的多变,感受生活的乐趣。

我学会了悦纳自己,不去非要和别人较个高低,不再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倍感生气无助,而是选择接受平凡中庸的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刘翼豪在加拿大温哥华参加计算机视觉领域顶会CVPR2023

在参加CVPR2023会议期间,刘翼豪偶遇同为国科大2014级本科毕业生同学何博(现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永远年轻,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科研有时候是有趣的,它时常会带来意外的发现。然而,大部分时间我们可能会陷入枯燥乏味的状态,不断进行繁琐的实验和冗长的验证,却没有太大的突破,只是在原地踏步。

科研的挫折、生活的低谷、焦虑的环境,常常会磨平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变得无聊又无趣,陷入自我封闭的圈子中。

因此,除了科研工作,我还有着许多其他爱好,例如打羽毛球、写科普作品、策划活动等。我相信,只要时刻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就能够保持内心的年轻和活力,不管是在科研还是其他领域,都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创造力和潜力。

我平时很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还能够锻炼身体。我很幸运地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我们在球场上一起挥洒汗水、交流经验,在球场下分享生活、吐槽工作。这让我在科研之余有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地,帮助我转移科研的压力,也丰富了我的生活。

每次打完球,我都会感到精神振奋,身体舒畅。我相信,坚持打羽毛球不仅能够让我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加先进院羽毛球比赛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精彩一些”。尽管我自己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我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同样充满了好奇。我时常“不务正业”,自学一些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大开脑洞,将这些知识撰写为科普作品。

在国科大期间,我写过10多篇科普作品:《葫芦娃中的那些黑科技》从科技的角度解读了童年经典动画片葫芦娃兄弟中的各种法术和法宝;《双十一过后,如何科学地吃土》幽默诙谐地将土壤学的知识和日常的菜谱联系在了一起;《物理定律告诉你,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则天马行空地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对爱情里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建模和解释。

这些“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科普文章受到了广泛好评,多篇文章阅读量达到了十万以上,有的甚至还登上过微博热搜。我相信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会产生非常有趣的想法和创新的灵感,也希望能够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国科大期间,我还积极参与策划了各类活动,例如“国科大&研究所新春拜年”视频剪辑、计算机学院草地音乐节、先进院数字所魔法主题毕业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凝聚力。

在策划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经验,也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19年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草地音乐节

先进院数字所2023届魔法主题毕业晚会

热爱运动,热爱生活,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这些有趣的经历让我得以接触各种新的知识和事务,不断认识各行各业的新朋友,丰富着我的人生经历。

科研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固然是重要的,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生活。注重自我平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和丰富。只有保持这种平衡,我们才能够在科研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回首在国科大度过的9年,我深深感激我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作为国科大首届本科生,我常常被问及为何如此大胆选择这里,以及是否后悔做出这个决定。我无法预测如果当初去了其他学校读本科或研究生是否会更好,但我已经十分珍惜和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刘翼豪博士论文答辩会

博士毕业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而非终点。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其他方面,我都知道自己仍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以及许多要研究的主题。

我相信,学习和成长从未止步,未来也不会轻松,但在国科大收获的知识和经验,让我有信心坚定地迎接挑战,勇敢地拥抱未知的未来。

作者简介

刘翼豪,国科大2023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毕业生,也是国科大2014年入学的首届本科毕业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创新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特别奖、国科大三好学生标兵、国科大优秀学生干部、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申请发明专利9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参与6次国内外竞赛,获得2次冠军、2次亚军、1次季军和1次前十。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会议及期刊上发表17篇论文(第一/共一7篇),在投论文6篇。毕业后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