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5/31 14:33:42
选择字号:
王建宇院士:做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工程总师

 

“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开始引领全球量子通信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墨子号”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表示,搞工程很难,关键要有自信和底气,他的目标是做一个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工程总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建宇:我做研究时是做光电工程的,我要做一个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工程总师。

王建宇的工作,是通过工程设计和研制,把很多科学家的大胆设想变成现实,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王建宇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完成硕士、博士阶段学习后,逐步成长为一名空间光电技术专家。2007年,王建宇刚刚完成“嫦娥一号”探月工卫星工程项目,量子物理科学家潘建伟就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主持量子通信实验卫星的系统设计及研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建宇:第一次潘建伟就给我说,我要把量子实验搬到天上去。

按照潘建伟的设想,全球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要实现三大科学目标,每一个都是首创。其中最基础的单光子捕捉,相当于在月球上点燃一根火柴,地面系统就要能观测到这点火光,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则相当于在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两个旋转的储蓄罐扔一个个硬币,每个都要瞄准细长的投币口精准投入。

王建宇带着他的团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精密跟踪控制系统,从算法、设计到器件、工艺、装配等,一个个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王建宇至今还记得,当年在青海湖做外场实验,他因故提前离开,实验交给当时还是博士生的张亮负责,发生了一个意外。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建宇:他们运设备的路上把车给翻了。那时候我想实验肯定没希望了,张亮那个小伙子打着电话哭着给我说的,但是他们这些年轻人非常厉害,晚上、第二天讨论了以后,他跟我说,尽管现在这个仪器砸成几瓣了,我们一定把它修好,把任务完成回来。结果那一年他们真的把任务完成回来了。我真是很高兴,说实话,可能比仪器做出来还要高兴,年轻一辈成长起来了。

正是在这种坚持下,“墨子号”才从一个方案,一沓图纸,从地面测试,走过了车载移动试验,再走到了预研阶段的最后一步——热气球高空模拟量子信号发射到地面目标并接收。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亮:放热气球的时候,现实非常残酷,每次放上去以后,就被风压下来,我们放了整整一星期都没有成功,还觉得是不是我们一开始选的路线就不对?是不是前面两三年的工作都白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建宇:别说年轻人着急,我也很着急,但是在年轻人那里你都要有定力,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关键自己要有自信和底气。

王建宇带领团队一边从技术环节逐一排查验证,一边走访调研,找到症结所在,问题也迎刃而解。

就这样历时近十年,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成功发射,用时不到半年,三大科学目标全部实现,奠定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地位。

如今,王建宇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全力推进中高轨量子卫星项目,一批新的科学实验载荷已经进入工程攻关阶段,光钟便是其中之一。如果在高轨卫星上验证一台高精度的光钟,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秒定义发挥巨大作用。而要提高光钟精度,在低温条件下开展实验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舒嵘:常温腔是比较有把握的,工程立项方案选择的时候,王院士坚持要上一个低温腔。王院士以前给我们说过一句话,搞工程确实是很难,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一把,每次当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定是能够成功的。

(原标题:把大胆设想变成现实 他要做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工程总师)

Baid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