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杨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22 17:12:14
选择字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亚留学生:
当好友谊使者 搭建合作桥梁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亚留学生广泛关注,纷纷表示作为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们将在未来继续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中国中亚关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亚五国学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供图

做国际能源行业的建设者

“我们那里中国的品牌很出名,家里很多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来自中国。我的哥哥都在中国留学,他们给我讲了许多中国的故事。”2020级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罗维来自哈萨克斯坦,据他介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对中国生活产生了向往,他也因此萌生了留学中国的想法。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因为看好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能源合作的前景,罗维抓住契机,果断选择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留学深造。

专业学习中,采油工程是罗维最喜欢的一门课。油藏资源的寻找、油井的钻凿、井下作业的进行,采油工程的每一环节都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看到地下的“宝藏”转为地上的“财富”,罗维内心激动而又震撼。

“我想弄明白油是怎么在地下形成,我们又是怎样将它们开采出来。”在之后的专业课中,罗维更加地专注和认真。专业讲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堂上生动的场景还原演示都让他对采油工程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罗维看来,学习离不开专心正如采油不可缺少匠心。值得一提的是,罗维的中文水平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好。

截至今年,罗维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三年,他说,留学的亲身经历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包容和开放,他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中国,并逐渐地爱上了中国。展望未来,罗维表示自己将留在中国,潜心科研,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特长,成为一名研究型人才,为国际能源行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罗维感受中国书法   罗维供图

做国际贸易的推动者

中国同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合作,让石油工程专业成为热门选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陈友,目前是石油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这几年,受到中国全球化视野的浸润,陈友在一步步地开拓着自己的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创业平台。”陈友了解到,早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中亚商人便把香料、茶叶等商品从亚洲带往欧洲。时至21世纪,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铁路横贯中亚地区,他也随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一带一路”的终点——欧洲。

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陈友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创业的准备,他将抓住“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的机遇,实现“跨专业”“跨领域”就业。特别是陈友观察到,随着青岛上合示范区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在青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及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作为中亚留学生的他有着良好的创业支持条件,创业前景十分广阔,他对自己的创业道路充满信心。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对此,陈友表示,未来他将结合自己的语言优势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源,鼓励更多的同胞到中国学习与生活,以国际贸易推动者的身份助力两国共创美好未来。

陈友参与上合组织青年委员会  陈友供图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华明珠目前是经济管理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受在孔子学院工作的爷爷影响,她从儿时便开始接触中国文化。

“爷爷从中国回来时会给我和妹妹带很多中国的礼物。”剪纸、瓷器、丝绸,桌子上堆满的礼物让小明珠眼花缭乱,绘有美丽颜色和古色古香图案的旗袍深深地吸引了她。“那件旗袍上有美丽的牡丹花和一些独特的纹路。”时隔十余年,华明珠仍能清晰地记得那件旗袍的样子,她说正是那件旗袍让她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华明珠在看书 任绪乾摄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教师王宇红被派往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担任公派汉语教师,在那里,王宇红经常会带领学生们一起画国画,华明珠自然也在其中。“王老师第一堂课给我们展示了她画的牡丹,那个图案和我小时候爷爷带回来的旗袍上的是一样的。”看到熟悉的图案,华明珠激动不已,她坚定了要学习国画的心意,想要来到中国的种子更是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留学中国后,华明珠依然对国画怀着深深的热爱,闲暇时间,她总会铺好选宣纸,拿起笔来细细描摹。“画画的过程很治愈,会让我静下心来。”每次看到笔下的丹青变成美丽的图案,华明珠都很有成就感。“时代潮流孕育了中国中亚这片文明互鉴的沃土,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的芬芳传递到全世界。” 

当好友谊使者,搭建合作桥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园内,中亚国家的留学生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工程学院学生塞达尔,他坚信中国的担当作为将会使国际社会实现共赢。他想要继续学习中国文化,将中国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亚留学生日常交流 黄子微摄

“此次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令我们高校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实体形式的会议势必创造更加实际的成果,为中国及中亚各国带来更加宝贵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黄方教授表示,近年来,学校多层次、宽领域开展与中亚国家的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累计招收培养中亚国家留学生四百余名,为当地和中资海外企业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人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