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3/5/19 15:18:16
选择字号:
穿越时空:探寻人类的过去与未来

 

直播时间:

2023年5月20日(周六)下午14:00——16:30

2023年5月21日(周日)下午14:00——16:3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直播简介】

我们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古往今来,多少人叩问苍穹寻求答案。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化和科技成果。而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类过去的科技成就,我们邀请了科技考古领域的重磅嘉宾,他们带来了人类过去科技发展的精彩历史。

范安川作为青铜器专家,将带领我们探索“青铜动物园”。从象尊、亚丑方尊到癸殳(guǐ)古方尊、“井姬”貘尊,形态各异的青铜器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觉体验,也让我们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王娟则将带我们一窥玉兔的秘密。嫦娥怀抱的玉兔是什么兔?是中国本土的野兔,还是外来的家兔?小白兔又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张楠是一位古天文仪器研究者,她将以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浑天仪”作为线索,和大家一起讨论“浑天仪”的有趣历史。当“中国传统浑天仪”遇到“地心环形天球仪”,它们究竟会说些什么呢?

王安轶是一位航天史研究者,她将带我们回顾从中国“火箭”到现代火箭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真的有火箭吗? 现代火箭源自中国吗? 如何识别各类火箭呢? 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每一次都需要攻克巨大的科技难关。王安轶将带领我们探讨这一历史进程,了解中国的飞天之路。

这些嘉宾们的分享将带我们回到古代科技的辉煌时期,让我们了解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惊人表现。同时,他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科技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前有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后有ChatGPT横空出世,并成功从科技界破圈。

ChatGPT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并为人们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建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ChatGPT 的功能也将不断增强,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生成等方面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未来,ChatGPT 有望成为人类智慧的一种集成形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邀请了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军人物王历伟、周熠、俞扬等为我们分享更多精彩的人工智能的天地。

科技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带给我们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科技的进步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舒适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ChatGPT 和各位嘉宾一样,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注入无限的动力和希望。

我们不断探索前人留下的文明遗产,用科技考古还原历史真相,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科技,开启新的未来之门。

这些历史和技术的交汇,让我们想起人类智慧的瑰宝,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历史是未来的钥匙,只有通过挖掘人类历史中的宝藏,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注入无穷的动力。5月20日——5月21日,让我们“穿越时空,探寻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共同期待这场科技与历史的融合。

5月20日报告环节

【嘉宾和报告主题】

王历伟 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主题: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今天与明天

王历伟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历伟教授在人工智能语言和视觉多模态领域有着至少十年专注的研究积累。他所建立和带领的香港中文大学人工智能语言和视觉实验室(LaVi Lab)专注于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研究。王历伟教授从0到1带领商汤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团队,打造商汤自研中文语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并致力于带领团队探索突破大模型研究和应用的技术边界。

同时,王历伟教授担任过若干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区域主席(如CVPR等)和人工智能顶级学术期刊 IJCV(CCF-A类)编委。在他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之前,拥有丰富的工业界科研经验,曾在腾讯西雅图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员,负责多个语言和多模态研究项目。

周熠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主题:强人工智能

周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知识计算实验室主任,博导。2020年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2001年、2006年分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在顶级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发表的6篇长文。长期担任人工智能顶级会议程序设计委员会委员,包括IJCAI、AAAI、KR等。

俞扬 教授

南京大学

报告主题:人工智能强化学习

俞扬,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的研究工作,工作获4项国际论文奖励和3项国际算法竞赛冠军。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IEEE AIs 10 to Watch,获CCF-IEEE青年科学家奖,首届亚太数据挖掘“青年成就奖”,并受邀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 IJCAI 2018上作“青年亮点报告”。

5月21日报告环节

【嘉宾和报告主题】

范安川 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主题:青铜动物园

范安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中国科大与牛津大学、希腊爱琴大学的国际联合科技考古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青铜器和陶瓷器的多种同位素示踪研究和高精度释光定年技术等科技考古研究,发表论文28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项目等12项。

王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主题:嫦娥抱的玉兔是哪种兔?

王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学和贝类考古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历史时期墓葬出土动物遗存分析以及考古遗址出土贝壳所反映的史前和历史时期人类物质文化交流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代表作为英文专著《A Zooarchaeological Study of the Haimenkou Site, Yunnan Province, China》,中文论文《家兔驯化历史的考证》《中国家兔起源考证》等。

张楠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主题:“浑天仪”遇见“浑天仪”

张楠,科学技术史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古天文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天文仪器及天文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中国古天文仪象文献整理、校注与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唐宋时期恒星观测实践过程的重构研究”。

王安轶 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主题:从“火箭”到火箭——中国飞天之路

王安轶,科学技术史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工程师史,中西科技交流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青年基金等课题。

【主办单位】

墨子沙龙

【协办单位】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