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秋月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5/6 20:35:09
选择字号:
“白捡”一篇唯一作者论文,她彻底懵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可能会掉论文。Anca Turcu就碰上了,一篇她作为唯一作者的论文,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了。

Anca Turcu是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安全与国际事务学院高级讲师,她每年都会查看自己论文的发表数量,以便更新学术简历,并根据学术成果筛选自己适合申请的奖项。

不久前,她在检索自己的论文时,发现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惊喜”。

图片

Anca Turcu

“天降”一篇唯一作者论文

一篇题为《政府干预措施对中国废旧设备回收的影响》的论文,发表在2022年2月的《非洲政治学杂志》(Af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上。这篇论文只有一个作者,就是Turcu。然而,Turcu确定这不是她写的。

她彻底懵了。自己被别人莫名其妙地白送了一篇论文,而且这篇文章跟她的研究领域八竿子都打不着。

稍作调查,Turcu不禁脊背发凉。这篇“白捡”的论文竟然是全篇复制抄袭已经发表的论文。

原版论文于2021年11月发表在《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上。而《非洲政治学杂志》是2022年1月收到了署名为Anca Turcu的论文。先后关系一目了然。

Turcu感到不可思议,“有人不仅盗用我的名义发表论文,而且还是抄袭的文章?!”

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向《能源政策》的高级协调编辑、伦敦格林威治大学教授Stephen D. Thomas发了电子邮件,得到了不在办公室的回复。

原版论文的几位作者来自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报》给他们发了邮件,询问其是否知道被抄袭,目前没有得到回复。

《非洲政治学杂志》由国际学者期刊(ISJ)出版,该杂志网站有关于剽窃的政策声明:

ISJ的编辑们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剽窃,将一律采取严肃处理,包括提交给他们的手稿中的自我剽窃。将尽一切努力调查任何剽窃指控,以及同行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实例。

Retraction Watch联系了该期刊的主编、津巴布韦宾杜拉科学教育大学教授Jephias Mapuva,告知其期刊中已发表文章中存在剽窃行为,以及Turcu被人盗用名字发论文的事实。Jephias Mapuva在邮件中表示自己“与该期刊没有任何关联”,他已经通过ISJ官网上的邮件联系对方,要求删除个人的名字。

ISJ在其网站上声明,它“是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的成员,遵守其行为准则,旨在遵守其最佳实践指南”,不过在COPE的成员目录中却无法找到该成员。

此前ISJ陷入过冒牌期刊丑闻,还被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图书管理员Jeffrey Beall列入“潜在冒牌期刊和出版商”名单,尽管这份名单在2017年已被取消。

为何是她?

这件事让Turcu非常崩溃:“我的研究方向(比较政治)与那个主题完全不相关(能源),以前更是从来没有看过这篇论文,这些幕后操盘手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从来没有与这本假期刊的任何人或者原版论文的作者进行过互动,真是搞不明白。”

学界的吃瓜群众对此事给出了分析。

网友Shirley Ainsworth进行了一番谨慎、全面的排查后发现,真正的《非洲政治学杂志》ISSN 号是1027-0353,在数字图书馆JSTOR只能找到1996年~2004年所收录的文章(第1卷,第1期—第9卷,第1期)。国际学者期刊出版的《非洲政治学期刊》使用了相同的ISSN,文章涵盖了2007年第1卷至2022年第16卷,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套牌期刊。借以合法学者的名义来维护自己的体面。

网友Marek Wroński针对Turcu的不幸遭遇给出自己的见解:Turcu的家庭来自罗马尼亚,可能面临歧视者的无尽恶意。例如某个非常讨厌她的人想把她置于学术陷阱中,摧毁她的学术道路,通过使用虚假电子邮件进行投稿。

网友Cameron猜测Turcu可能存在一个对手或者敌人,他利用虚假邮箱提交了这篇论文,为之后揭发Turcu学术剽窃埋下伏笔。

“被署名”不是啥好事

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列为论文作者,可能有人觉得不是啥大事,甚至可能本着占便宜的心态觉得多署名几篇论文挺好,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与学术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相比,论文署名问题更隐蔽,容易被忽视。但是,论文署名问题直接与学者的学术尊严和学术声誉挂钩。论文署名是一个需要较真的问题。

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医学》(Medicine)以涉嫌重复发表、 伪造作者身份、编造数据和伪造通讯作者许可为由,对一篇中国学者论文发起撤稿。

撤稿说明中两次提到的“伪造”系涉事论文通讯作者杨金奎主动投诉。据公开资料显示,杨金奎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此次论文撤稿并非是他本人学术不端,而是另一名通讯作者周建博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署名了,甚至他被周建博署名的论文不止一篇,受害对象也不止他一人。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图源:该院网站

两人关系错综复杂,周建博曾是杨金奎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两人成为同事。周建博现为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杨金奎发现自己被他人论文署名后第一时间提交自查报告,随后到公安局进行备案。

针对论文作者署名问题,国际学术界有诸多共识。例如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 建议,作者身份应基于以下4个标准:

(1)对作品的构思或设计,对数据的获取、分析或解释作出重大贡献;

(2)对重要的知识内容进行起草和修改工作;

(3)对发表版本进行最后审核;

(4)同意对工作的所有方面负责,以确保与工作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有关的问题得到适当调查和解决。

所有署名作者都要符合作者身份的这四个标准,反过来,如果没能做出上述贡献之一,则不应该署名。往常论文署名的矛盾聚焦在作者由于工作量分工导致的次序差异上,却忽略了署名权滥用导致的伦理问题。

请在留言区说说,对于Turcu的蹊跷遭遇,你怎么看?万一有论文掉到你头上,你会怎么办?

参考资料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3/04/18/a-professor-found-her-name-on-an-article-she-didnt-write-then-it-got-worse/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3/04/26/frankly-abusive-more-questions-about-the-journal-that-stole-an-authors-identit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21521005620

https://www.xiahepublishing.com/2475-7543/MRP-2021-00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