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4/15 8:30:11
选择字号:
拟南芥种子休眠机制研究获进展

 

种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是典型的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目前已发现的种子休眠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中,基因转录调控起着关键作用,近来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中科院植物所刘永秀研究组近期发现拟南芥转录后调控的重要分子机器pre-mRNA 3'末端加工复合体参与种子休眠调控。复合体成员FIP1(Factor Interacting with Poly(A)polymerase 1)正调控种子休眠,而另一成员CFIm59负调控种子休眠;CFIm59调控种子休眠依赖于FIP1,FIP1可能是pre-mRNA 3'末端加工复合体参与调控种子休眠的关键因子。研究发现,FIP1主要在种子中表达,其功能缺失导致种子休眠水平显著降低、种子萌发对脱落酸极不敏感。遗传分析发现,种子休眠关键基因的双突变体cyp707a2 dog1-5能完全抑制fip1种子休眠表型,表明FIP1通过ABA途径和DOG1途径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该研究阐述了拟南芥pre-mRNA 3'末端加工因子FIP1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作用机制,对于解析种子休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作物抗穗发芽定向育种提供了可能的基因资源。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Plant Journal。植物所博士后李煜为论文第一作者,曹红副研究员和刘永秀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6239 

FIP1正调控种子休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