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李思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3 16:10:47
选择字号:
尤政代表: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根本定位。” 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建议,国家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根据高校属性进一步优化多元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其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功能,并最终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

?

尤政 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在尤政看来,目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其中,首先是分类评价体系不完善,办学趋同问题未有效改善。

据他介绍,为鼓励高校“各展所长”,在“坚持分类指导”的方针下,教育部于2021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类四种方案,高校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学校特点、学科特点、地理位置等存在诸多众多差异,学校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各有不同。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难以根本扭转办学趋同问题,仍待进一步细化。

其次是新评价指标“立足不稳”,唯论文的惯性仍大。尤政表示,“破五唯”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目前高校纯粹的“五唯”现象已显著改善,但其影响仍难以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特别是对“五唯”中最客观的论文,一些高校仍陷入量化考核惯性,教师也长期处于“数论文”状态中,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学前沿探索与核心技术攻关。

“在‘破五唯’后,如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类型,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是高校分类评价改革的当务之急。”尤政说。

此外,现行的教育评价指标设置也没有完全反映出国家战略需求。

在尤政看来,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中,一些量化指标的权重过高,为了取得更好的评估结果,一些高校热衷于扩张规模。导致办学目标、方向趋同,以举办特色专业见长的院校不断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专业门类。将教育评价的关注点放在论文、专业排名上,甚至热衷追求国际大学/专业排名,与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割裂。

针对上述问题,尤政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具体而言,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

一是要针对高校实际,建立“重创新、比贡献、讲质量”的分类、分层的多元评价机制。尤政建议,应根据高校特点列出评估指标,在高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形成针对性更强的评价参考系,兼顾学科比例结构和高校的功能定位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比如,可以建立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专业论证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二是要强调国家需求导向的办学目标,并落实在评价指标设置中。他表示,评价指标应注重考察学校发展特色,推动学术、学科、学人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把服务于“四个面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具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指标权重,应用型大学则增加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指标的权重。

三是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加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办学水平做出评价,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评价报告,引导高校建立与分类评价相适应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发挥评估对高校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破唯”与“增维”并举,增强与教育部学科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其他评价体系的衔接。

其次,还要重视市场导向在高校特色和分类发展的作用,改变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的单项传导。尤政说,要完善高等教育多元投入体系,加强市场导向的指标体系建设。加强各主管部门的协调,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属性提供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省属高校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社会资源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有力支撑,从而推动高校的特色化发展。

同时,制定连续性政策,为高校自主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赋能。他建议构建增值性评价体系及案例评价体系,淡化学科评估及其他排名结果与资源配置的紧密相关性。同时,重视欠发达地区的院校群体的发展困境,避免用同一指标来要求不同地区。

此外,还有加强省属高校在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建设。通过人员交流、平台共享等方式,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省属高校的支持力度。

“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匹配具备相应优势的部属高校进行对口帮扶,提升省属高校能力的同时,要形成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之间的正向循环。这样在服务国家的同时,省属高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要对区域发展做出贡献。”尤政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